书中的暗喻皆是他何慎,又句句不提他本人姓名!
这样指桑骂槐的计谋简直让人抓狂,却又无可奈何,他何慎若是因为此书去找沈砚的麻烦,那就相当于他认下了这些指控,但若是不管,心中又不甘。
沈砚这厮!
简直可恶至极!!!
更让何慎党羽胆寒的是,《浮世录》不仅掀了他们的“钱袋子”,还动了他们控制“言路”的根基。
过去谁敢弹劾何慎,他们便指使都察院反咬一口,斥之为“诬蔑大臣”。
如今《浮世录》里把他们这种暗箱操作的套路公之于众,以后再想用这一招,那就不好使了,然而最致命的一击,在于沈砚在序言中留下的那句话:
“所有暗账,别册录之,俟机而献。”这意味着,现在公布的只是“明账”,还有更致命的“暗账”握在沈砚手中,随时可能给予他们最后的致命一击。
所以,何慎一党恨的不仅是这本书,更是书背后那只尚未完全伸出的、掌握着他们生死证据的手。
在何慎那间焚着昂贵沉香的文渊阁书房内,他将《浮世录》的最后一页轻轻翻过,室内寂静,只有灯花“啪”地一声爆响。
一旁,翰林院另一位与沈砚分庭抗礼多年的掌院学士(正是百花宴让女儿出席的那位),小心翼翼地躬身问道:“何公,此书蛊惑人心,诽谤朝臣,是否需要设法禁了?”
何慎摩挲着光滑的书脊,良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忌惮: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