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茶馆,说书人柳麻子将醒木重重一拍,拉开嗓门便唱:
“诸位客官听端详,今日不说前朝古,单表这本《浮世录》!录浮世,字字如刀,刀刀见血……”
话音未落,下面正在听书的一位绸缎商周老板猛地拍案而起,激动道:
“说得好!我老周贩布三十年,今日才知那‘一匹折色九钱银’是如何层层盘剥,最终逼得江南机户家破人亡!”
说罢,他随手甩出一锭足色的雪花银,“柳麻子,给我单开一场,专讲这‘布税’一节!我要让我机房的所有弟兄都来听个明白!”
就连云槐县的四大学院,山长们也在讲堂上郑重向学子们推荐:
“此书,乃我辈求学之人日后必读之经典!往后科考策论,当以此书为鉴,书中‘以实考政’,诸生需细细体悟其中深意!”学子们哄然应诺。
谢文坐在台下,神色颇为淡定,他早已通读沈砚的真本多遍,还和沈砚请教过书中的一些内容,书里那些震撼人心的插画,还是他亲姐姐一笔笔画出来的呢。
但当一知半解的谢吉利拿着《浮世录》刊印本来向他请教时,谢文依旧耐心地一句句剖析讲解。
他侃侃而谈,对书中脉络、背后深意的理解之深,仿佛亲历者一般,很快吸引了崇实书院不少学子围拢倾听。
连书院的先生和山长路过,也忍不住驻足聆听,心中暗惊:这谢文年仅十岁,对《浮世录》的见解竟如此深刻,甚至隐隐有超越书本、洞察世情的惊世之见,其思维角度与沈砚本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