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潮涌:糖龙二代的首周风云》
第一章:青蓝底色上的鎏金裂痕:凌晨三点,风痕的办公椅扶手还残留着咖啡渍。他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触控板上悬停——后台显示,“糖龙大师系列”第二代上线仅72小时,“渐变鎏金”这一改造方案的调用次数已突破1.3万次,远超他预设的峰值。
“这颜色像极了故宫角楼的琉璃瓦,”温如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稿纸,是老匠人张师傅刚发来的手写信,“老张头说,当年他给颐和园做糖塑,鎏金要先把冰糖在铜锅里熬到拔丝能映出人影,再混三钱真金粉,七蒸七晒才能成。”
风痕转头时,正撞见温如霜把稿纸凑近台灯。灯光透过纸面,能看到老匠人在“鎏金”二字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龙形,龙鳞处用朱砂点了七个小点。“他想让我把这段写进‘匠人后续故事’里,”温如霜指尖划过那七个红点,“说数字糖龙能换色是好事,但得让藏家知道,这金色不是凭空来的。”
此时,藏家社群“糖龙阁”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用户“糖霜小兔”发布的改造图已被转发2000多次:原本青蓝如深海的糖龙,从龙须到尾鳍渐变成鎏金,龙爪处特意保留三枚青蓝鳞片,配文“给老龙披新袍,不忘旧时鳞”。评论区里,有人贴出故宫琉璃瓦的实拍图对比,有人追问“七蒸七晒是不是对应七次颜色调整”,甚至有珠宝设计师晒出自己根据这配色改款的手镯草图。
“数据异常。”风痕突然放大后台日志。一条来自海外的Ip地址,在过去两小时内高频调用鎏金算法,生成了47组高度相似的改造方案,却没有任何保存记录。他点开该用户的注册信息——“鎏金猎人”,头像是枚模糊的金色龙鳞,注册时间恰好在二代上线的前一天。
温如霜正给张师傅发视频通话请求,屏幕里突然弹出老匠人布满老茧的手。他正举着支糖艺勺,铜锅在炭火炉上泛着琥珀色的光:“小温啊,你看这糖液,要熬到筷子插进去能立住才够火候。”镜头扫过工作台,十几个鎏金糖龙半成品排成队,龙鳞处都留着三枚青蓝色的空白。
“糖霜小兔”突然在社群@温如霜:“张师傅是不是在留伏笔?我改的鎏金龙刚好有三枚青鳞,故事里说这是‘守艺鳞’。”温如霜还没来得及回复,后台数据突然跳涨——“守艺鳞”关键词的搜索量五分钟内翻了十倍,带青鳞的鎏金藏品交易价格普遍上浮15%。
风痕盯着“鎏金猎人”的操作轨迹,发现对方每次调用算法后,都会截取糖龙腹部的纹样数据。他放大该区域的设计图——那里是张师傅亲手绘制的暗纹,藏着“糖龙”二字的篆体变形。“他在扒核心纹样。”风痕敲击键盘,调出该用户的交易记录,空白一片。
窗外的天泛白时,“糖霜小兔”的藏品成交价定格在初始价的1.2倍。温如霜把张师傅的手写信扫描存档,突然发现老匠人在信纸边缘写了行小字:“真金不怕火炼,怕的是人心偷懒。”
第二章:暗网里的金色泡沫
上午九点,平台接到第一通投诉电话。用户“老槐树”说自己买的鎏金糖龙,在放大后能看到纹样边缘有锯齿状模糊,“跟‘糖霜小兔’晒的图完全不一样”。风痕远程调取该藏品的区块链信息,哈希值末尾的校验码明显异常——是伪造品。
温如霜立刻联系“老槐树”,对方发来交易截图:卖家账号显示为“鎏金工坊”,头像是张师傅的工作照,简介里写着“匠人直供,独家鎏金配方”。“我看他发的视频里,有张师傅在教鎏金工艺,就信了。”“老槐树”的声音带着哭腔,“现在他把我拉黑了。”
风痕团队的技术组迅速锁定“鎏金工坊”的Ip,发现与“鎏金猎人”同属一个虚拟服务器。更棘手的是,暗网论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