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集:数字藏品升级(1 / 2)

逸霄 竹晴园 1369 字 12天前

数字糖霜里的烟火气

风痕的指尖在触控屏上划过,虚拟糖龙的鳞片随指尖动作渐次从鎏金转为丹红。全息投影里,这条盘旋在“双生谷糖龙”品牌LoGo上的数字生灵,尾鳍扫过之处溅起细碎的光粒,像极了传统糖艺熬制时飞溅的糖花。

“最后调试完成。”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凌晨三点。工作室的落地窗外,双生谷的晨雾正悄然漫过山腰的糖料种植基地,与室内的蓝光交相辉映。桌上摊着温如霜昨夜送来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数字藏品不该是静止的标本,要让它带着匠人的温度呼吸。”

手机震动打破了寂静,是温如霜发来的语音,背景里夹杂着老木车床的转动声:“陈阿公的新作品出炉了,我把过程拍下来了,你看看能不能嵌进他那件藏品的后续故事里。”语音末尾传来瓷器碰撞的轻响,想来是她又在给老匠人泡那壶暖胃的姜茶。

风痕点开视频,镜头里陈阿公布满褶皱的手正捏着镊子,给刚成型的实体糖龙粘缀金箔。老人的白发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忽然抬头对镜头笑:“告诉小风,我这龙的新花纹,能不能让藏家们也用上?”风痕会心一笑,指尖在代码编辑器里敲下新的指令——为“老匠人手作系列”藏品新增“陈阿公专属纹样库”。

七天后的“糖龙数字生态升级发布会”上,当风痕启动全息投影的那一刻,现场的呼吸声几乎停滞。原本静态的数字糖龙突然舒展身躯,鳞片的光泽随观众的掌声明暗变化。“第二代藏品核心是‘共生’。”他操控着虚拟糖龙在空中划出弧线,“持有者可通过触控端调整花纹密度、色彩饱和度,每种修改都会生成唯一的区块链存证。”

大屏幕切换到交互演示界面:一位藏家将“清代宫廷龙纹”藏品改为靛蓝色,系统立刻弹出提示“此配色呼应双生谷秋季靛蓝草染传统”;另一位藏家为“渔家糖龙”添加波浪纹,界面同步显示“参考温如霜记录的闽南渔港糖艺习俗”。台下响起细碎的惊叹,风痕瞥见温如霜正举着相机,镜头对准了前排几位老匠人。

温如霜紧接着上台,手里捧着的平板电脑投射出陈阿公的笑脸。“每个藏品都有了‘成长日记’。”她滑动屏幕,陈阿公制作新糖龙的视频与藏品信息绑定在一起,“我们走访了17位老匠人,记录他们的最新创作、工具改良甚至生活琐事。”她点开一条藏品动态,下方已有三百多条留言,最热门的一条写着:“看着老匠人调试熬糖炉的样子,突然觉得手里的数字藏品有了温度。”

发布会结束当晚,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数据开始飙升。风痕盯着后台曲线,温如霜则在整理藏家反馈。“有人说想把自己的家族故事加到藏品里。”她念着留言,“还有人问能不能用孩子的涂鸦做糖龙花纹。”风痕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突然停住:“有了,我们可以开发‘故事上传端口’,让藏家成为藏品的共同创作者。”

三天后,“匠人故事互动区”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来自海外的藏家在陈阿公的藏品动态下留言,附上了自己祖父收藏的民国糖龙照片,没想到陈阿公很快回复:“这是我师父年轻时的作品,当年他还教过你祖父熬糖呢。”这段跨越国界的对话被截图传播,相关藏品的交易价格在两小时内上涨了20%。

风痕趁机上线了“家族纹样生成器”。藏家上传老物件照片,AI便能提取元素转化为糖龙花纹,同时生成“纹样溯源报告”。温如霜则忙着更新匠人故事,她带着录音笔钻进李阿婆的老作坊,老人正用改良的铜制工具制作迷你糖龙:“以前做这么小的龙容易断,小风给改的工具好用多了。”这段录音配上制作视频,让李阿婆的藏品交易率单日突破百次。

变故发生在一个雨夜。平台突然出现大量相似的“自定义藏品”,有藏家投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