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集:AI辅助教学(2 / 3)

逸霄 竹晴园 1726 字 14天前

按提示操作,十分钟后,琥珀色的糖液刚好达到“挂旗”状态,忍不住对着屏幕欢呼:“太神了!上次我熬坏四锅都没搞懂,这次AI一说就明白!”

可没高兴多久,新的问题又冒出来。第二天,学员周磊上传塑形视频,AI识别出他捏龙首时手腕角度偏差15度,给出“手腕向内微扣”的建议。但周磊回复:“我左手有旧伤,扣不动怎么办?”系统瞬间陷入“沉默”,无法给出替代方案。

风痕盯着这条反馈,眉头紧锁。温如霜递来一杯热茶,看着屏幕叹气:“老匠人常说‘技无常法’,有人用左手,有人用右手,甚至有人习惯站着做,AI不能只认‘标准答案’。”她翻开手札,指着其中一页,“你看,李阿婆年轻时摔断过右手,后来练就了左手做糖龙的本事,她的龙爪会比常人捏得更宽一些,反而成了特色。我们是不是该给AI加个‘灵活适配’功能?”

风痕接过手札,指尖拂过李阿婆做糖龙的照片,突然有了主意。他连夜修改算法,在特征库里新增“特殊适配模块”:如果学员标注有身体不便,AI会自动检索相似案例的解决方案——比如左手操作的学员,系统会调整手腕角度的判断阈值,推荐更省力的捏制手法;力气小的学员,会提示用掌心辅助按压,而非单靠指腹。

一周后,周磊再次上传视频。当他标注“左手旧伤”后,AI不仅没有再要求他扣手腕,反而建议:“可尝试用右手托住左手手腕,借助小臂力量塑形,参考案例:李阿婆左手塑形法(视频链接)。”周磊照着做,果然顺利捏出龙首,还在评论区留言:“这系统比师傅还懂我!”

系统迭代的同时,温如霜的民俗知识库也在不断丰富。有次海外学员问:“我们国家的新年是一月,能不能做一条戴圣诞帽的糖龙?”AI立刻回复:“糖龙的核心寓意是‘祈福纳祥’,可结合当地节日调整装饰,但需注意:圣诞帽的红色与糖龙传统的琥珀色搭配时,建议用可食用金粉勾边,既保留节日氛围,又不破坏糖龙的传统质感。”后面还附上温如霜特意拍摄的“跨文化糖龙”样品照片——一条琥珀色糖龙戴着迷你圣诞帽,龙鳞边缘点缀着金粉,既新奇又和谐。

八月末的一天,双生谷举办“数字糖龙技艺展”,三十多位学员带着自己的作品赶来,展厅里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糖龙:有传统的五爪金龙,有戴圣诞帽的海外款,还有用无糖材料做的健康款。风痕和温如霜站在展厅中央,看着学员们围着AI屏幕讨论,脸上满是笑意。

“你看,王大爷这次做的糖龙,熬糖的颜色刚好是最佳琥珀色。”温如霜指着一条体型敦实的糖龙,眼里闪着光。风痕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王大爷正拿着手机,让AI分析自己新做的龙尾:“AI说我这次尾巴捏得太直,下次要让尾巴稍微上翘,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这时,屏幕突然弹出一条海外学员的实时连线请求。镜头里,来自法国的露西举着一条糖龙,兴奋地说:“我按照AI推荐的‘法式花纹’,在龙鳞上加了鸢尾花图案,昨天在当地市集卖了二十条!还有人问我能不能教他们做,我已经把系统推荐给十个朋友了!”

风痕看着屏幕里露西的笑脸,又看向身边温如霜鬓角的碎发——这些天她为了完善知识库,熬了好几个通宵,眼下淡淡的青黑还没褪去。他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你之前说,糖龙的意义是‘把甜蜜传下去’,现在看来,这数字系统不仅传了技艺,还把咱们的文化也传远了。”

温如霜笑着点头,看向展厅里穿梭的人群。阳光透过玻璃房洒进来,照在糖龙身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虚拟屏幕上,那条由代码构建的糖龙正缓缓舒展身体,龙爪轻抬,仿佛要从屏幕里飞出来,带着千年的糖香,飞向更远的地方。

风痕低头,在系统后台输入最后一行代码——“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