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集:技术普及(2 / 2)

逸霄 竹晴园 1551 字 13天前

“熬糖火候”的描述从“微沸”改成了“冒小泡时转小火”,甚至拍了段短视频,演示如何判断糖料是否熬好。

推广会定在周末的社区活动中心。风痕提前把数字工具调试好,温如霜则在桌子上摆了一排做好的迷你糖龙——有手工捏的,也有3d打印的,旁边还放着装满糖料的小袋子,每个袋子上都贴着对应的操作编号。

一开始,来围观的大多是好奇的孩子。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打印出来的“卡通龙”,拉着妈妈的手问:“妈妈,这个龙龙能吃吗?”温如霜蹲下来,把一块用麦芽糖做的糖龙递给她:“能吃哦,你试试,是不是有点像糖葫芦的味道?”小姑娘咬了一口,眼睛立刻弯成了月牙:“好吃!我也想做一个。”

孩子的热情很快带动了大人。之前那位吐槽过初代工具的退休教师也来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温如霜的书稿调好了糖料,又在风痕的指导下,在简化版界面上选了“寿星龙”的造型。当机器开始缓缓吐出糖龙的身体时,老人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嘴里念叨着:“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跟机器学做糖龙。”

更让风痕和温如霜意外的是,有位开烘焙店的老板娘,当场就订了十套数字工具。“我想在店里设个‘糖龙体验角’,让来买蛋糕的顾客也能试试做糖龙。”老板娘拿着温如霜的书稿,翻到“节日特辑”那页,“你看这个‘中秋龙’造型,刚好能跟我们的月饼搭着卖,肯定受欢迎。”

夕阳西下时,推广会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居民们做的糖龙——有歪歪扭扭的手工龙,也有线条工整的打印龙,五颜六色的糖龙挤在一起,像一片小小的龙群。风痕看着温如霜正耐心地教一位老奶奶用手机扫码看操作视频,忽然觉得,他们做的这件事,比研发出再先进的技术都有意义。

“在想什么?”温如霜走过来,递给他一块刚做好的“银杏龙”——龙身上的鳞片是用温如霜设计的迷你模具压出来的,龙尾则是风痕用数字工具补打印的。风痕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糖味里,还带着淡淡的麦芽香。

“在想,也许技术普及的意义,不是让机器代替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跟这项技艺交朋友。”风痕望着活动中心里依旧热闹的人群,有孩子在争论谁的糖龙更漂亮,有老人在互相交流熬糖的心得,还有人拿着手机,对着自己做的糖龙拍照发朋友圈。

温如霜笑着点头,把剩下的书稿递给风痕:“那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把‘家庭糖龙制作指南’放到网上去?让更多没来得及来现场的人,也能跟着学。”

风痕接过书稿,指尖再次划过封面上的糖龙图案。他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非遗展上看到糖龙时的场景——那时他只觉得这门技艺很美,却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桥梁。

夜色渐浓,社区活动中心的灯光依旧明亮。桌子上的糖龙们,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传统与科技的相遇,从来都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像熬糖时的糖与水,只有恰到好处地融合,才能熬出最香甜的味道。而这味道,终将飘进更多人的家里,飘进更多人的心里,让糖龙技艺,在平凡的日子里,开出新的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