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糖龙展馆的玻璃穹顶,落在展台中央那只半透明的迷你糖龙上。风痕蹲在展台前,指尖划过3d打印糖龙细腻的鳞片纹路,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打印时的温度曲线——这是他过去三个月里修改的第17版数字模型,如今终于能稳定复现老匠人阿松那手“九转糖龙”的核心技法。
“还在跟你的‘小徒弟’较劲?”温如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抱着一摞装订好的书稿,封面上“家庭糖龙制作指南”几个字格外醒目。风痕起身时,看到她鬓角沾了片银杏叶,顺手帮她拂去:“得让这‘小徒弟’脾气再温顺点,不然普通家庭拿回去,怕是要被它‘气’到放弃。”
这话并非夸张。此前风痕带着初代数字糖艺工具去社区推广时,曾遇见过尴尬的场景:一位退休教师按照操作指南调试机器,却因打印速度与糖料冷却节奏没对上,最后只得到一堆碎裂的糖渣。老人当时叹着气说“还是老手艺靠得住”,那声叹息,让风痕失眠了好几天。
“你看这个。”温如霜把书稿摊开在展台旁的长桌上,指着其中一页给风痕看,“我把古籍里‘分段熬糖’的法子拆成了三步,每步都标了具体的时间和温度,还配了插图。就像咱们小时候看的手工书,连怎么握糖勺都写清楚了。”她顿了顿,指尖落在“家庭安全提示”那栏,“特意加了儿童监护的注意事项,还有糖料过敏的替代方案——用麦芽糖代替蔗糖,既保留黏性,又适合家里有小朋友的情况。”
风痕接过书稿,指尖摩挲着纸页上凹凸的插图纹路——那是温如霜特意要求印刷厂做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能隐约看出糖龙盘旋的轮廓。“你这心思,比我调机器参数还细。”他笑着翻到附录页,里面夹着一张折叠的糖料采购清单,甚至标注了不同超市的价格对比,“这是怕大家嫌麻烦,连‘去哪买材料’都替人想好了?”
“不然呢?”温如霜拿起展台旁的初代数字工具,掂了掂重量,“你之前设计的这个主机太重了,普通家庭的餐桌根本放不下。还有操作界面,全是专业术语,我第一次用都得翻说明书。”她走到风痕的工作台前,指着屏幕上的3d建模软件,“能不能把这些按钮简化成‘选造型’‘调大小’‘开始打印’这几个?就像手机里的拍照软件一样,一点就能用。”
风痕没说话,只是拉过一把椅子让温如霜坐下,然后点开了电脑里的新文件夹。屏幕上跳出的,是一个简化版的操作界面:背景是淡蓝色的糖龙纹样,左侧列着“生肖龙”“节气龙”“卡通龙”三个分类,每个分类下只有五个基础造型。“你说的这些,我上周就改得差不多了。”他点击“生肖龙”里的“兔年龙”造型,屏幕立刻弹出对应的糖料用量——“白砂糖100g,麦芽糖50g,清水30ml”,甚至标注了“大约相当于三勺家用白糖”。
温如霜眼睛亮了起来,伸手在屏幕上点了点“开始打印”按钮,弹出的进度条旁还配了个卡通糖龙图标,每走一步就会吐一下“糖泡”。“这个好!连我外婆都能看懂。”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盒子,“你看这个——我让工厂做的迷你糖料模具,刚好能放进家用烤箱,材质是食品级的,价格也便宜,一套才二十块。”
风痕接过模具,打开一看,里面是分成六格的小凹槽,每格都是不同的龙纹简化造型。“你这是打算让大家先从手工塑形练起,再过渡到数字工具?”他瞬间明白温如霜的心思——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能接受机器制作,先用简易模具降低手工门槛,再用数字工具解决“造型复杂”的难题,这样循序渐进,才能让更多人真正爱上糖龙技艺。
两人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风痕把数字工具的主机重量从五公斤减到两公斤,还设计了可折叠的支架,方便收纳;温如霜则带着书稿去社区做调研,根据居民的反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