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集:科技伦理(2 / 3)

逸霄 竹晴园 1706 字 13天前

造型,却不懂熬糖时火候与天气的关系,不懂糖龙在不同民俗场景里的寓意,更不懂匠人在制作时倾注的情感。就像我们写文章,字典能提供词汇,但文章的灵魂,在作者的心里。”

风痕站起身,走到陈叔身边,调出AI的后台数据:“陈叔,您看,这个‘AI设计师’里,我录入了您做‘喜糖龙’的手法参数,还有阿松师傅‘九转糖龙’的技艺要点。它就像一个徒弟,先学习老匠人的经验,再给年轻匠人提供参考,而不是取代大家。”

台下的讨论渐渐变了方向,有人问AI能不能帮忙还原失传的糖龙技法,有人提议用AI做糖龙文化的科普动画。阿松师傅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很清晰:“我昨天试了试这个AI,输入‘祈雨糖龙’的需求,它生成的方案里,有一个龙纹和我小时候在双生谷见过的老模具很像。后来风痕帮我调整,我们一起做出了新的‘祈雨龙’,比我以前做的更精致,也没丢老祖宗的规矩。”

温如霜趁热打铁,提出了三条建议,写在大屏幕上:

1. AI仅用于辅助设计、技艺记录和文化传播,核心创作环节必须由匠人主导;

2. 建立AI技术使用规范,禁止用AI批量生产廉价糖龙,破坏行业生态;

3. 开设“AI+传统糖艺”培训班,让老匠人学习新技术,年轻匠人传承老手艺。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叔走上前,拍了拍风痕的肩膀:“小伙子,以后这AI要是出了新功能,可得先让我试试。”

研讨会结束后,风痕和温如霜留在展馆,整理大家的意见。夕阳透过窗户,给桌上的“敦煌龙”镀上一层金边,龙鳞上的金粉闪烁,像撒了一把星星。

“你看,”温如霜拿起那只AI辅助制作的糖龙,对着光仔细端详,“它既有敦煌壁画的大气,又有传统糖龙的灵动,这就是科技与传统最好的样子。”

风痕点头,调出AI的更新计划:“我打算在下次更新里,加入‘匠人签名’功能,每个用AI辅助制作的糖龙,都要标注匠人的名字和制作理念。让大家知道,真正的糖魂,永远在人的手里。”

温如霜笑着将手稿递给风痕,纸上老匠人用朱砂画的龙纹,与屏幕上AI生成的龙形交相辉映。窗外,展馆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门上“糖龙传承”的匾额,在夜色里透出温暖的光。风痕知道,这场关于AI与匠人的讨论,不是结束,而是糖龙技艺传承的新开始——就像熬糖,既要守着老祖宗的规矩,也要敢于尝试新的火候,才能熬出最香甜的滋味。

几天后,风痕带着更新后的“AI糖龙设计师”参加非遗市集。他刚摆好摊位,就围来一群人,有想做定制糖龙的游客,也有来学习的年轻匠人。一个小姑娘拿着画板,兴奋地说:“我想做一条‘星空龙’,给我奶奶当生日礼物!”

风痕笑着让她输入需求,AI很快生成方案,小姑娘指着其中一个造型:“这个好!但我想在龙背上加一颗星星,像我奶奶的眼睛。”

风痕点头,手动修改设计,然后手把手教她熬糖、塑形。小姑娘的奶奶站在一旁,看着孙女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风痕手里的糖龙,笑着说:“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新奇的东西,但不管怎么变,这糖的甜,还是一样的。”

风痕心里一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温如霜,她正和阿松师傅一起,给游客讲解糖龙的民俗故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摊位上的糖龙们身上——有AI辅助制作的创新款式,也有老匠人亲手捏制的传统造型,它们并排摆放着,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诉说着糖龙技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他突然明白,无论是老匠人的双手,还是屏幕里的代码,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这门古老的技艺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因为真正的传承,从不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