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集:材料突破(1 / 3)

逸霄 竹晴园 2045 字 12天前

蜜蜡裹龙鳞

实验室的通风橱还在嗡嗡作响,风痕盯着培养皿里那截泛着冷光的糖龙尾,眉头拧成了疙瘩。透明的纳米涂层在灯光下像层薄冰,可凑近一闻,那股若有若无的化学试剂味,还是让他把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第三十七次了。”他拿起镊子,轻轻夹起糖龙尾,指尖传来的黏腻感比前几次轻了些,却没完全消失。上周在湿度65%的恒温箱里放了48小时,糖龙表面只析出了少量白霜,防潮效果确实比传统工艺好上三倍,可这异味——他把糖龙尾凑到鼻尖,苦涩中带着点塑料燃烧后的余味,哪怕稀释了十倍,还是不符合食品标准。

“还没成?”温如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怀里抱着本蓝布封皮的书,书页间夹着几张泛黄的便签。风痕回头时,正看见她把书放在实验台上,指尖划过封面烫金的“齐民要术”四个字,那是她托图书馆馆长从善本库借来的影印本,边角都用牛皮纸包了边。

“纳米涂层的透气性还是没调好,要么防潮差,要么有味道。”风痕把糖龙尾放回培养皿,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分析图,“你看,这组数据是昨天加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防潮效果最好,但异味也最明显。”

温如霜俯身盯着屏幕,长发垂落在风痕的胳膊上,带着点淡淡的墨香。她没说话,只是翻起了手里的《齐民要术》,指尖在“果脯篇”那一页慢慢滑动。书页上的字迹是竖排的,她用红笔在“以蜂蜡涂之,可延月余”那行画了条横线,便签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注释:“蜂蜡,味甘,性温,古籍多用于果脯、蜜饯防潮,《本草纲目》载‘蜂蜡,甘温无毒,主下痢脓血’。”

“试试蜂蜡怎么样?”她把书推到风痕面前,指尖点着那行注释,“我查了,现在食品级蜂蜡的纯度能到99%,而且古籍里用它防潮的记载不少,比如蜜饯、果干,既能锁住水分,又不会有异味。”

风痕盯着书页上的字迹,眼睛亮了亮。他之前满脑子都是纳米技术,倒把老祖宗的法子抛到了脑后。他伸手拿起培养皿里的糖龙尾,又看了眼便签上的“延月余”,突然笑了:“你这是帮我开了个后门啊,要是早想到古籍,我也不用熬这么多夜。”

“科技是翅膀,传统才是根嘛。”温如霜把便签撕下来递给风痕,“我已经问过食品学院的李教授了,他说食品级蜂蜡熔点在62到67摄氏度,融化后涂在糖制品表面,冷却后会形成一层保护膜,透气性比纳米涂层好,还能保留糖龙本身的香味。”

当天下午,风痕就从食品添加剂供应商那里订了5公斤食品级蜂蜡。送货上门时,温如霜特意带着那本《齐民要术》过来,两人在实验室里搭起了简易的熬蜡台。风痕把蜂蜡切成小块,放进不锈钢锅里,温如霜则拿着温度计,按照古籍里“蜡融而不焦”的说法,把温度控制在65摄氏度。

“你看,这蜡融化后是透明的,一点杂质都没有。”温如霜用玻璃棒蘸了点蜡液,冷却后放在鼻尖闻了闻,只有淡淡的蜂蜜香。风痕已经做好了新的糖龙——比之前的迷你款大了些,龙身刻着云纹,龙鳞用细刀刻得层层叠叠,是按照老匠人阿松的“九转糖龙”技法做的。

他戴着一次性手套,拿起糖龙,在熬好的蜂蜡里轻轻蘸了一下。蜂蜡液像流水一样裹住糖龙,多余的蜡顺着龙尾滴回锅里,冷却后,糖龙表面多了层温润的光泽,原本有些脆的龙鳞,摸起来也多了点韧性。温如霜赶紧把糖龙放进湿度70%的恒温箱,又在旁边放了个没涂蜂蜡的糖龙作对比。

接下来的三天,两人每天都去实验室看两次。没涂蜂蜡的糖龙,第二天就开始表面发黏,第三天龙尾已经融成了一团;而涂了蜂蜡的糖龙,除了龙角边缘有点泛白,整体形状完好,拿出来闻,还是原来的焦糖香,没有一点异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