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集:校园实验室(3 / 3)

逸霄 竹晴园 2289 字 15天前

方法,让这门手艺变得更精准、更易传承。比如我们发现,在135c时加入柠檬汁,能让糖坯的韧性提高20%,这样做出的糖龙不容易碎,更方便携带和展示。”

评委们听了,纷纷点头称赞。最终,林晓宇和陈果的项目获得了市级二等奖。拿着奖状的那一刻,晓宇想起了爷爷的话,想起了实验室里的紫铜锅和温度计,心里满是自豪。

寒假来临前,糖龙科学实验室举办了一场“科学糖龙制作大赛”。学生们不仅要做出造型精美的糖龙,还要写出制作过程中的科学原理。林晓宇做了一条“冰纹糖龙”,龙身上的冰纹是通过控制糖液的冷却速度形成的,他还在作品说明里详细解释了“温度梯度对糖结晶形态的影响”。

老周师傅看着展台上的糖龙,每一条都融入了学生们的科学发现:有的在糖液里加入了食用色素,研究了色素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有的用3d打印模具制作龙鳞,分析了模具材质对糖坯凝固的影响;还有的尝试用麦芽糖代替部分白砂糖,比较了不同糖类的物理特性。

“这些孩子,真是把糖龙的科学密码都解开了。”老周师傅笑着对李校长说,“以后咱们的糖龙技艺,不仅有传承人的手艺,还有科学的支撑,肯定能传得更远。”

李校长点点头,目光落在实验室墙上的标语上——“让传统技艺在科学中焕发新生”。他想起当初和传承基地合作办实验室时,还有人担心“科学会破坏传统”,可现在看来,科学不仅没有破坏传统,反而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寒假里,林晓宇把自己在实验室里学到的知识,都整理成了一本《糖龙科学手册》,里面有实验数据、制作方法,还有各种科学原理的解释。爷爷把手册放在作坊的显眼位置,每当有游客来参观,就拿给他们看:“这是我孙子写的,咱们做糖龙,不仅靠手艺,还靠科学!”

有一天,一位大学化学系的教授来双生谷旅游,看到了这本手册,惊讶地说:“没想到这么传统的手艺,还能有这么系统的科学分析。要是能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去,肯定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科学魅力。”

林晓宇听了,心里又有了新的目标。他想以后考上大学,学化学专业,专门研究传统食品工艺背后的科学原理,让更多像糖龙这样的非遗技艺,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春天到来的时候,糖龙科学实验室又迎来了一批新学生。林晓宇作为老学员,负责带新生做实验。他拿着温度计,站在实验台前,像当初老周师傅教他一样,耐心地讲解:“大家注意看,当温度升到160c时,糖液会碳化,这是因为糖在高温下发生了分解反应,产生了碳和水……”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实验台上的白砂糖上,反射出晶莹的光芒。林晓宇看着新生们好奇的眼神,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的样子。他知道,糖锅里的科学密码,不仅解锁了糖龙的甜蜜秘密,更在这些孩子心里,种下了传承与探索的种子。

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时光里生根发芽,让传统技艺与科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开出最绚丽的花朵,结出最甜蜜的果实。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