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承人们来说,博物馆更是一份“定心丸”。那位捐赠清代铁锅的老传承人说:“以前总担心这些老物件没人管,以后失传了,现在看到它们被好好地放在这里,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听它们的故事,我就放心了。”95后传承人则表示:“看到自己的练习糖块被展出,听到游客说‘原来学技艺也要经历这么多失误’,我更有信心把糖龙技艺传下去,也想把更多创新的故事,留给未来的博物馆。”
站在非遗传承的角度,糖龙记忆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平台。过去,通过工具和手稿被定格;现在,通过口述历史被讲述;未来,通过每一位参观者的理解与参与被延续。正如博物馆出口处的标语所写:“我们收藏的不是物件,而是让技艺永远活着的记忆;我们展示的不是历史,而是让传承永远向前的力量。”
未来,博物馆还计划拓展“数字记忆库”,将更多藏品的3d模型、口述历史音频、技艺教学视频上传到线上,供全球研究者和爱好者查阅;同时,还将与高校合作,开展“糖龙技艺与文化研究”项目,让博物馆不仅成为展示空间,更成为非遗研究与教育的基地。在糖龙技艺传承的百年历程中,这座博物馆就像一个“时光容器”,装着过去的故事,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记忆的滋养下,永远“向新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