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到尾声时,谷里来了群特殊的访客——十几个在上海留学的外国学生。他们捧着试印版教材围在糖锅旁,尼日利亚的男孩用手捏糖时被烫得缩回去,艾米莉笑着塞给他块冰:“我第一次也这样,烫过才知道糖的脾气。”
日本女生花子想做只樱花糖龙,拉糖时力道没掌握好,龙角断了。阿砚捡起断角揉进新糖里:“补过的地方会更结实,就像我们摔过的膝盖,会长出更硬的骨头。”花子后来做的糖龙,龙角上特意留了道凸起的纹路,说要记住这个道理。
那天傍晚,大家把做好的糖龙摆在晒谷场,夕阳把它们染成金红色。有中国龙衔着稻穗,有西方龙抱着橄榄枝,艾米莉做的那只最特别——龙身是双生谷的形状,龙鳞用德语写着“ Freundschaft”(友谊),龙尾缠着根银杏枝,枝上结着三颗糖果,代表她在谷里度过的三个秋天。
教材正式出版那天,阿砚收到艾米莉母亲从慕尼黑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本德语版的《格林童话》,夹着张照片:艾米莉的小侄女正趴在厨房台面上,照着教材捏糖龙,糖屑撒了一围裙,脸上却笑开了花。
照片背面写着:“她问我,龙真的会带来好运吗?我说,当你认真做一件事时,好运就已经来了。”
阿砚把照片贴在碾坊的墙上,旁边是小林新画的插画:世界各地的窗户里都亮着灯,每个灯下都有人在捏糖龙,糖丝从窗口飘出来,在夜空中织成条贯通东西的银河。银河尽头,双生谷的银杏叶正一片片往下落,每片叶子上都沾着点糖光,像星星掉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