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集:持续创新(1 / 2)

逸霄 竹晴园 1269 字 12天前

糖龙新韵

清晨的阳光透过双生谷传承馆的木窗,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之捏着一枚刚成型的糖龙尾尖,指尖的温度让琥珀色的糖体微微泛出柔光。展示柜里,传统糖龙与新式作品并排陈列——左侧是鳞片分明的古典造型,右侧则卧着一条嵌着细碎荧光颗粒的应龙,昨夜调试时,它在暗室里流转的幽蓝光芒还印在林砚之的脑海里。

“砚之,这批可降解糖坯的延展性还是差了些。”徒弟阿棠举着半截断裂的糖龙翅膀跑进来,竹制托盘里散落着几片形似蝶翅的糖片,“按古籍里‘三分韧、七分透’的标准,至少要能拉到原来的五倍长才合格。”

林砚之放下工具走到试验台旁。玻璃罐里浸泡着三种替代原料:山间采集的野蜂蜜凝结成乳白块状,魔芋粉调成的胶体泛着半透明的光泽,最底层是用果皮发酵制成的糖浆,散发着淡淡的果酸气息。她用银勺挑起一缕魔芋胶体,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胶体逐渐变得黏稠,却在拉伸到三尺长时突然断裂,落在瓷盘里碎成晶莹的裂片。

“还是少了些什么。”她望着窗外那棵三人合抱的古榕树,树影里藏着传承馆的秘密——二十年前,阿竹前辈们亲手栽种的树苗已亭亭如盖,树下的石碾子还在碾磨着传统糖料,只是如今旁边多了台小型离心机。

午后的传承馆忽然热闹起来。一群戴着研学帽的孩子涌进门,带队老师手里举着的AR扫描仪在接触到展柜时,立刻投射出三维影像:画面里阿竹、风痕和温如霜正在山洞里翻阅古籍,泛黄的纸页上,糖龙的制作图谱随着讲解逐帧亮起。

“老师,这个龙会发光吗?”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指着那条荧光糖龙,鼻尖几乎贴在玻璃上。林砚之笑着打开展柜,将糖龙放在紫外线灯下,原本内敛的蓝光瞬间流转起来,龙角处镶嵌的香茅精油胶囊在热力下微微膨胀,散出清冽的草木香。

孩子们的惊呼声未落,采购部的老张匆匆闯进来,手里的麻布口袋晃出几声脆响。“砚之,你要的可食用荧光粉到了,不过厂家说这批次的亮度只能维持七天。”他掏出检测报告,眉头拧成疙瘩,“还有,环保部门刚发的通知,下个月起,不可降解的糖艺添加剂都得下架。”

试验台的灯光亮到深夜。林砚之将不同比例的原料混合成十二份样本,烧杯壁上很快凝结出霜状的结晶。阿棠趴在旁边的古籍上打盹,书页里夹着的老照片滑落在地——那是十年前的传承馆,林砚之还是个梳着马尾辫的学徒,正踮脚看风痕前辈演示“龙吐珠”的技法,融化的糖液在铜勺里甩出晶莹的弧线,落地时凝成圆润的糖珠。

“找到了!”阿棠突然惊醒,指着古籍里的批注,“这里写着‘腊月采松脂,融于蜜中,可增其韧’。”林砚之猛地抬头,窗外的月光恰好落在那株百年松树上,树胶凝结在树皮上,像缀着半透明的泪珠。

三天后的市集上,新式糖龙引发了轰动。孩子们举着会发光的糖龙奔跑,龙身里的香茅精油随着体温慢慢挥发,整条街巷都飘着草木清香。一位白发老者却在摊位前驻足良久,他手里的竹杖敲了敲地面:“这龙是好看,可少了点老味道。”

林砚之递过一块传统糖龙酥,老人咬下时,糖体在齿间发出清脆的碎裂声。“您尝尝这个。”她又递过新式样品,可降解糖体在口中渐渐化开,留下淡淡的蜂蜜余味,“我们在松脂里加了点蜂蜡,既保留了传统的酥脆,又能在三个月内自然降解。”

老者的眼睛亮起来。他从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躺着半截发黑的糖龙——那是五十年前阿竹送给他的礼物,虽然早已失去光泽,龙鳞的纹路依然清晰可辨。“当年这条龙救了我们村子,”老人的指腹摩挲着糖龙的脊背,“现在看来,它还能救这世道。”

秋末的糖艺大赛上,林砚之团队的作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