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名动燕园(3 / 5)

 对《热爱生命》这种口语化的新诗风格,有喜欢的就有讨厌的,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

    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岩子’这种不懂的门外汉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

    “这是对整个诗歌智识层面的一种羞辱。”

    面对种种质疑和批评,苏雅拉上骆一鹤等《未名湖》的成员,火力全开,予以回击。

    争执不下,于是两边派人到当代文学研究所,同样也是《诗探索》的编辑部,来找谢缅评理。

    “你们怎么看?”

    谢缅扫了一圈编辑部的人,基本上都是燕大的老师和学生,“若雪,你说说看。”

    “那我就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个抛砖引玉。”

    白若雪站了起来,“其实那天,我也在未名湖,而且跟方言有过接触交流,我觉得《热爱生命》这种口语性极强的诗体风格,可以称之为‘口语化’。”

    “口语化!”

    顷刻间,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

    “说说看你跟方言具体交流了些什么?”

    谢缅说出了大家都想说的问题。

    白若雪简单地说了来龙去脉,“他觉得诗歌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就像唐诗一样,李白是豪迈奔放,杜甫是淳朴厚重,杜牧是婉约清丽,李贺的是辞采瑰丽,但也有白居易这种通俗易懂的诗,能够让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老婆婆都能听懂,而且能听出里面的好。”

    “这个理念非常对!”

    谢缅点头,“只有旧体诗、近体诗,或者只有朦胧诗,又怎么称得上百花齐放呢?”

    “‘口语化’这个名称,就像这种诗体风格一样,让人易懂。”

    “我支持这个‘口语化’!口语化又不是现在才有,难道《咏鹅》不是口语?可没有人不喜欢,难道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是口语?”

    “将华夏传统诗歌的节律美和现代新诗的口语化统一起来,这或许会是华夏新诗的一种方向。”

    “没错,既然我们能支持争议不断的朦胧诗,为什么要反对口语化呢?”

    在支持口语诗的声浪里,也有不赞成的声音,意见出奇的一致。

    这种口语化的诗真的也能叫诗吗?

    “口语化的诗其实没有错,重点不在‘口语’,而是‘诗’。”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