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收多少,一时之间有些懵逼。
就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从一些工部官员口中得知,杨震是为了回报乔迁之喜的时候,收了太多礼,因此用这样的办法回馈人情。
得到这样的信息,众人无语的同时感觉怪怪的,感觉好像说得通,又好像说不通。
说得通,那是因为不少寒门学子突然达之后,都有一些古怪的行为,表现出点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大仁大义形象来,就是其中之一。
而说不通,是因为觉得杨震没那么傻,因为涌泉相报的模式不对,他这样做,感激他的人可不多。
毕竟百姓也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实物,把家里的鸭鹅都给杀了,可不觉得赚了。
而且也留下一个很大的隐患,等杨震的银子花光,没能力再收购,那些家里屯了不少鹅毛鸭毛的人,会因此恨上杨震。
要是遇到个别偏激的,说不定找到玩命,毕竟任谁赔得倾家荡产,都会失去理智。
所以,如果杨震真是这么想的,那就代表他目光短浅,这是在找死。
翌日,杨震早早就去了工部上班,还是如往常一样,没有人给他安排任务,仿佛没把他工部的一员。
要是其他新上任的官员遇到这种事,恐怕会觉得被排挤,应该孝敬了。
但杨震一点都不慌,继续去档案库房看档案,因为林尚霄提过杭州制造局的事,他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就有针对性的查阅相关资料。
越看是越无语,觉林尚霄其心可诛啊,为啥要和自己提杭州制造局的事?
要是不提,他就看到如此荒唐的内情了。
而现在知道了,要是不管,心中如同压着一块大石头,管吧,又恐卷入无端纷争。
他现在可不想当内阁出头鸟,而且朝廷现在正是多事之秋,不可能把别的公务放在一边,先来处理这事。
但是这事不处理,将来问题更大,好比即将步入癌症晚期的患者,拖延只会让病情恶化得更严重。
具体什么问题呢!
如林尚霄说的那样,杭州制造局负债累累,几乎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杭州制造局之所以到现在还能正常运作,那是因为杭州制造局的官员搞了不少骚操作,比如欠那个大户的银子还不上,就请求皇上开个特列,封个从七品员外郎,以官职抵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