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去掉豆腥味。
然后热锅倒油,放姜片爆香,再把香菇放进去炒出香味,加适量水烧开,放入豆腐和青菜,撒点盐和胡椒粉,最后淋上香油,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汤就做好了。
她又炒了个青菜,蒸了个咸鸭蛋,简单的午饭就齐了。
正准备吃饭,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小慧啊,吃饭了没?”
母亲的声音有点沙哑,像是刚醒。
“刚做好,正要吃呢。
妈,您怎么样?昨天睡得好吗?”
陈慧坐到沙上,握着。
“挺好的,就是有点想你做的馄饨了。”
母亲叹了口气,“你爸今天去楼下下棋了,我一个人在家怪无聊的。”
陈慧心里一软,母亲今年七十多了,身体不太好,父亲耳朵有点背,老两口在家,确实冷清。
“那我周末回去看您,给您包馄饨,您想吃荠菜馅的还是白菜馅的?”
“荠菜馅的,鲜。”
母亲的声音一下子亮了起来。
挂了电话,陈慧的饭也凉了点,她把菜倒进锅里热了热,慢慢吃着。
心里盘算着周末要带的东西,母亲爱吃的芝麻糕,父亲爱喝的绿茶,还有上次给母亲买的那件薄外套,不知道合不合身。
正想着,敲门声响了,是隔壁的小敏。
“陈慧姐,你在家吗?”
小敏的声音带着点急。
陈慧赶紧起身开门,看见小敏抱着孩子站在门口,孩子哭得脸通红。
“怎么了这是?”
陈慧赶紧让她们进来,“是不是孩子不舒服?”
“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哭起来了,哄都哄不好。”
小敏急得眼圈都红了,怀里的孩子才一岁多,小手攥得紧紧的。
陈慧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不烧,又看了看孩子的肚子,也不胀。
“是不是吓着了?还是饿了?”
她问。
小敏摇摇头:“刚喂过奶,也没吓着啊。”
陈慧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拨浪鼓,是儿子小时候玩的,她一直没舍得扔。
“来,宝宝,看这个。”
她拿着拨浪鼓轻轻晃了晃,“咚咚咚”
的声音很轻快。
孩子的哭声渐渐小了,眼睛盯着拨浪鼓看,小手还伸了过来。
小敏松了口气,擦了擦眼泪:“真是谢谢你了,陈慧姐,我都快急哭了。”
“没事,小孩子就这样,说不定就是想找点乐子。”
陈慧笑着把拨浪鼓递给孩子,小家伙抓着拨浪鼓,居然笑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敏抱着孩子坐了一会儿,又说了几句家常才走。
陈慧收拾了一下沙,看了看时间,快下午两点了。
她拿出针线筐,里面放着一件没织完的毛衣,是给儿子织的,国庆他回来就能穿。
她坐在阳台的椅子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手里的毛线针飞快地动着,橘黄色的毛线在她手里慢慢变成了衣袖。
织了一会儿,眼睛有点酸,她放下针线,走到窗边看楼下的风景。
老王头的修鞋摊还在,旁边围了两个老人在聊天,张婶的早点摊已经收了,换成了一个卖水果的小摊,红彤彤的苹果堆得像小山。
正看着,手机又响了,是同学群里的消息,有人了张老照片,是高中时候的毕业照。
陈慧点开看了看,照片有点模糊,里面的人都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青涩得很。
她找到了自己,扎着马尾辫,戴着眼镜,笑得有点腼腆。
还有班长,那时候总是爱穿一件白色的衬衫,说话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