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小区里的老槐树还浸在朦胧的灰蓝色里,张婶的早点摊已经支起来了。
铁皮桶里的煤炉烧得旺,油条在油锅里“滋滋”
冒泡,香气裹着热气往上飘,把隔壁楼早起遛狗的老王都勾得脚步慢了半拍。
陈慧拎着菜篮子从楼道里出来,刚走两步就被张婶喊住:“慧啊,今天要两根油条还是糖糕?刚炸好的,脆着呢!”
陈慧笑着走过去,指尖碰了碰装油条的竹筐边缘,温温热热的。
“来两根油条,再要碗豆浆,不加糖。”
她掏出手机扫码,眼睛瞥见竹筐旁边摆着的小瓷碗,里面盛着腌萝卜条,是张婶自己泡的,酸脆爽口。
张婶手脚麻利地把油条装进纸袋,又舀了碗豆浆递过来,顺手往她袋里塞了一小撮萝卜条:“知道你爱这口,昨天刚腌好的,尝尝鲜。”
陈慧道了谢,拎着早点往菜市场走。
小区门口的路正在修,挖土机夜里没停,路面坑坑洼洼的,她走得慢,怕洒了豆浆。
路过修鞋摊时,老王头正蹲在地上给一双皮鞋钉掌,锤子敲在鞋钉上,“笃笃”
的声音很有节奏。
“王师傅,早啊。”
陈慧打招呼。
老王头抬起头,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手里还拿着锤子:“早,慧妹子。
你这菜篮子是空的,今儿想买点啥?”
“买点青菜和豆腐,中午做豆腐汤。”
陈慧说着,瞥见他脚边放着一个旧搪瓷缸,里面的茶都凉了,“这天凉了,茶得喝热的,不然伤胃。”
老王头嘿嘿一笑:“知道知道,等会儿就去张婶那儿倒杯热水。”
菜市场里已经热闹起来了。
卖青菜的李大爷正蹲在地上择菜,碧绿的小青菜摆得整整齐齐,叶子上还挂着晨露。
“李大爷,这青菜怎么卖?”
陈慧蹲下来,伸手摸了摸叶子,很新鲜。
“三块五一斤,都是今早刚从地里拔的,你要一把,算你三块。”
李大爷说着,拿起一把青菜掂量了掂量,“你看这根多嫩,炒着吃或者做汤都好。”
陈慧点点头,让他称了一把,又去隔壁摊位买了块嫩豆腐。
摊主是个年轻媳妇,说话脆生生的:“姐,要不要再带点香菇?和豆腐一起炖,香得很。”
陈慧想了想,确实好久没吃香菇了,就又买了一小袋。
拎着菜往回走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金色的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地上,碎成一片一片的。
陈慧走到修鞋摊旁,看见老王头正捧着搪瓷缸喝水,嘴里还叼着半根油条。
“王师傅,张婶那儿的油条还合胃口?”
她打趣道。
老王头咽下嘴里的东西,抹了抹嘴:“那可不,张婶的手艺,整个小区没人比得过。
对了,慧妹子,你上次说你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国庆回来不?”
“回呢,说想吃我做的红烧肉,还有张婶的糖糕。”
提到儿子,陈慧的嘴角忍不住往上扬。
回到家,陈慧先把菜放进厨房,然后端着豆浆坐在阳台的小桌子旁。
阳台种了几盆多肉,是儿子去年暑假买的,一开始她总养不好,要么浇多了水烂根,要么忘了浇水干得蔫蔫的,后来跟着小区里的李姐学,慢慢也摸出了门道。
现在那盆“桃蛋”
胖乎乎的,粉嘟嘟的,看着就喜人。
陈慧喝了口豆浆,咬了一口油条,外脆里软,配着酸溜溜的萝卜条,心里熨帖得很。
收拾完碗筷,陈慧开始准备午饭。
先把青菜洗干净,豆腐切成小块,香菇泡。
锅里烧上水,等水开了把豆腐放进去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