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7月22日(2 / 4)

它的平和 一口海苔 2481 字 8天前

的茉莉。

豆腐脑快喝完时,巷口的收音机突然响了,咿咿呀呀唱着《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少年停下笔,侧耳听了一会儿,忽然说:“这戏文我好像在哪听过。”

老陈头放下碗,指节敲了敲柜台,“你奶奶爱听吧?以前巷子里谁家办喜事,都要请戏班子唱这个。”

少年摇摇头,“我奶奶不喜欢听戏,她就爱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

阿福不知什么时候跳到了他的肩膀上,爪子踩着他的校服领口,眼睛盯着河对岸。

那里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正坐在自家门口择菜,手里的豆角翠绿得亮。

少年忽然站起来,把画夹往包里一塞,“陈爷爷,我得回去了,奶奶该等着急了。”

他解开自行车锁,阿福敏捷地跳进车筐,还不忘叼起那颗小齿轮。

“哎,齿轮给我留下!”

老陈头急忙喊,少年已经骑出去老远,回头挥挥手,“明天还你!”

车铃又响了三声,叮铃铃,叮铃铃,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河,荡开一圈圈涟漪。

老陈头捡起那碗没喝完的豆腐脑,往里面倒了点开水,搅了搅,慢慢喝着。

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和修表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褪色的老画。

墙角的蜘蛛网粘了几片槐花瓣,一只七星瓢虫正费力地往外爬,爬了半天,又滑了回去。

这时候巷口卖豆腐脑的又吆喝起来,声音比刚才远了些,带着点回音。

老陈头想起年轻时候,卖豆腐脑的是个矮个子老头,推着独轮车,车两边挂着木桶,桶上盖着蓝布。

那时候的豆腐脑稠得能插住筷子,撒上虾皮和香菜,香得能勾着半条街的孩子跑出来。

有次林姑娘来买豆腐脑,正好碰见那老头的独轮车陷进泥里,她二话不说就上去帮忙推,结果溅了一裤腿泥,却笑得咯咯响,说自己今天像只泥猴。

想到这儿,老陈头忍不住笑了,笑声惊动了趴在柜台上的阿福——哦不对,阿福已经被少年带走了。

他拿起那块梅花表,表盘上的指针停在三点十五分,和三十年前他第一次见到林姑娘时,她手腕上那块表的时间一模一样。

那时候她刚从上海来,穿着布拉吉,手腕细得像柳条,表是进口的,银链子在阳光下闪闪亮。

她说她是来投奔舅舅的,舅舅在码头开了家杂货铺。

后来那表坏了,她就拿来让他修,修着修着,两个人就熟了。

有天她来取表,他鼓足勇气说:“我请你去看电影吧?新上映的《刘三姐》。”

她脸一下子红了,像熟透的苹果,轻轻点了点头。

电影散场时,外面下起了小雨,他把自己的褂子脱下来给她披上,她的头蹭着他的胳膊,软得像棉花。

现在想想,那些日子好像就在昨天,又好像隔了几辈子那么远。

柜台上的电话响了,是儿子打来的,问他晚上回不回家吃饭。

“不了,店里忙。”

他说,其实店里一整天也没来几个顾客,现在的年轻人都用手机看时间,谁还戴手表呢。

儿子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说:“爸,您都七十多了,该歇歇了。”

他没说话,挂了电话。

窗外的槐花落得更密了,像下了场小雪。

有片花瓣正好落在那块梅花表上,他用手指轻轻拈起来,夹进了一本旧相册里。

相册的第一页是他和林姑娘的结婚照,她穿着红棉袄,梳着两条大辫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那时候他还年轻,穿着中山装,头梳得整整齐齐,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照片的边角已经泛黄,有处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