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争 议(1 / 2)

山水不造作 宋知让 1276 字 2天前

组织上的保障也悄然跟上。

专车与司机二十四小时待命,连公寓都已安排妥当,城西一处幽静的高档小区,安保严密,装修素雅。

行政、秘书及研究助理团队构成支撑系统,保障日常运转;重要会议、调研活动皆有保障团队提前拟定预案。

他的时间被分割成更细的单元,日程精准至分钟。

会议、研讨、汇报、批阅文件……从清晨至深夜,高运转已成常态。

深夜,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远处,电视塔的光束划破夜空,像一根指向未来的桅杆。

他知道,自己正参与建造的,不只是一个媒体中心,而是一种新的声音——属于中国、属于这个时代、属于人类与智能共处的新叙事。

他转身,重新坐回桌前,轻点屏幕,会议纪要的终稿送出去。

时间显示:凌晨一点十七分。

明天六点半,还有场跨洋连线。

他合上眼,再次闭目凝神——

下一战,已在路上。

……

京城的深秋,梧桐叶落,风里已带了霜意。

《思想者周刊》的封面上,裴语迟侧身而立,目光望向远方。

标题赫然写着:“跨界者——一个主持人的国家使命”

这期杂志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咖啡馆里、地铁上、办公室的茶水间,到处都能听到关于他的讨论。

“一个主持人凭什么能参与国家级项目的筹建?”

某知名论坛上,一位网友的质疑帖子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获得了上万次点击。

跟帖如潮水般涌来:

“就是,搞管理的应该让管理专家来,搞技术的应该让技术专家来,一个说话的怎么什么都掺和?”

“楼上的,人家可不是普通主持人,看看他这些年的履历——”

廖敦敏递上一叠剪报:“裴老师,这是最近关于您的一些评论。”

裴语迟扫了一眼,有赞誉,有质疑,有理性分析,也有恶意攻击。

“需要回应吗?”

廖敦敏问。

“不必。”

裴语迟摇头。

他靠在办公椅上,闭目养神。

桌上摊着两份文件:一份是明日《深瞳访谈》的提纲,笔迹凌厉,问题直指民生痛点;另一份是“国家(枫林)智能媒体中心”

技术伦理框架草案,密级标注赫然在目,页边满是他用红笔勾画的逻辑链与批注。

……

总局某位资深司长在一次内部务虚会上拍案而起:

“……他凭什么?主持人?那是舞台上的角色!

现在让他参与国家智能传播顶层设计?这叫不务正业!

还是我们的人才选拔出了问题?”

有人附和:“他学历不算顶尖,履历也非体制内典型晋升路径。

一步登天,是不是开了个危险的口子?”

“这是‘明星治国’的变种。

靠一张嘴、一副脸,就能插手国家级战略?那我们这些埋头研究三十年的,算什么?”

某部委的办公室里,一位司长正在向部长汇报。

“裴语迟确实是个异数。”

司长翻开文件,“按照我们以往的标准,他可能连初选都过不了。

没有理工科背景,没有管理学学位,甚至没有在政府部门的工作经历。”

“但是?”

部长抬起头。

“但是他把事情做成了。”

司长语气中带着一丝钦佩,“枫林项目的前期论证,他协调了十几个部门,化解了无数矛盾。

最难得的是,他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了。”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