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把手指从孙儿的嘴里抽出来,然后把沾上去的口水,全都返还到了刘询的脸上。
小孩于是不高兴的撇起嘴,开始哭闹。
他的父母赶紧上前,把这个“只准自己作恶”的小子抱回去。
刘据没了负担,便跟东宫臣属去往旁边的房间里,讨论有关齐国的事情。
“陛下对此怎么看呢?”
“陛下并没有生气的痕迹,直接同意了齐国的请求。”
刘据听了,便点点头说,“陛下这两年的脾气,比以前稳定多了。”
“可能是被人骂清醒了些吧。”
有臣属仗着是私下议事,颇为不客气的说道。
刘据并没有呵斥他的不敬。
因为他心里也有类似的想法。
他只是说,“难怪有贤人说‘偏听则暗’……如果身边没有敢于劝谏的人,即便曾经英明的君主,也难免犯下错误。”
好在,
带领大汉走上新阶段,开创新辉煌的皇帝,到底没有在偏听偏信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从征和元年开始,
年老的皇帝在缓和了跟储君的关系后,又开始了频繁的巡游。
他在眺望自己治下山水的途中,见到了许多人,也听到了许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