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第三个选项:想办法强制控制陈浩,比如下药或找人看管。
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阵反胃。对亲人下药?找人监禁自己的弟弟?这与她所坚守的道德底线完全相悖。但绝望使人考虑所有可能性。
蓝溪走进厨房,目光扫过药柜。安眠药或许可以让她有几天的缓冲时间。但然后呢?醒来后的陈浩会如何反应?他只会更加愤怒,更加觉得她需要被“拯救” from herself。
更何况,非法拘禁他人,即使是出于保护目的,也是重罪。一旦事发,两人都将面临法律后果。而若是找外人帮忙,就意味着将秘密分享出去,风险成倍增加。
第四个选项最冒险:向黄淮或周伟坦白部分真相,寻求他们的配合。
蓝溪的脑海中浮现出黄淮坚毅的面容和周伟关切的眼神。他们或许能理解,或许能提供帮助。但告诉他们多少?如何确保他们不会直接报警?周伟作为律师,有着严格的法律底线;黄淮作为受害者家属,对陈浩本就心存芥蒂。
她想象着坦白后的可能场景——最好的情况是他们理解并帮助她想出两全之策;最坏的情况是他们立即报警,导致陈浩被捕甚至在与警方对峙中发生不测。
蓝溪瘫坐在餐桌前,头埋在臂弯里。每个选项都充满风险,每个决定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她的太阳穴突突地跳动,头痛欲裂。
道德困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越缠越紧。一方面是对弟弟的爱与保护欲,那是源自血液深处的本能;另一方面是对无辜生命的尊重,即使这个“无辜者”曾经伤害过她。再加上对法律的责任感,她深知一旦知情不报,自己也就成了共犯。
“上帝啊,告诉我该怎么做。”她无声地祈祷,尽管早已不再相信神明。
雨声渐弱,黎明的第一缕灰光从窗帘缝隙渗入。蓝溪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一夜无眠使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她站起身,机械地煮咖啡,香气弥漫厨房却无法提振她的精神。
咖啡杯在她手中微微颤抖。她想起陈浩小时候怕打雷,总会抱着小熊玩偶溜进她的房间,蜷缩在她身边寻求安全感。那时她觉得自己强大得能为他抵挡全世界的一切伤害。如今伤害却来自他自己,而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刺耳至极。蓝溪惊得几乎摔掉手中的杯子。看来电显示,是周伟。
“蓝溪,我只是想确认你没事。”周伟的声音温暖而关切,“昨天你看上去状态很不好。”
“我...还好。”她勉强回答,喉咙发紧。
周伟沉默片刻:“如果你需要谈什么,我随时在这里。你不必独自承担一切,明白吗?”
眼泪无声地滑落她的脸颊。她多么想告诉他一切,卸下这沉重的负担。但话语堵在喉咙里,说不出口。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