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单调而急促的声响,像是无数指尖在叩问她的良知。蓝溪蜷缩在沙发角落,双手紧紧环抱着膝盖,仿佛这样就能将自己压缩成一个点,从这令人窒息的世界消失。
黑暗中,手机屏幕忽然亮起。
“姐,一切就快结束了。我会为你扫清所有障碍,让你重获自由。爱你的弟弟。”
短信来自一个未注册的匿名号码,但蓝溪知道那是陈浩。他总是有办法找到新的联系方式,即使她已经换了三次号码。恐惧像冰水般从头顶浇下,让她浑身战栗。距离上一通威胁电话才过去十二小时,弟弟的行动正在加速。
“不要,陈浩,求你不要。”她喃喃自语,手指颤抖着想要回复,却又猛地将手机扔到沙发另一端,仿佛那是个随时会爆炸的装置。
墙上的时钟滴答走着,每一声都像是倒数计时。蓝溪起身踱步,赤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来回行走在客厅的方寸之间。她的影子被昏暗的灯光拉长又缩短,如同她内心摇摆不定的念头。
“我必须阻止他,”她对自己说,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微弱而无助,“可是怎么做?”
第一个选项浮现脑海:彻底向陈浩摊牌,以断绝关系或共同毁灭为威胁。
蓝溪闭上眼睛,想象着与弟弟对峙的场景。她能看到他受伤的表情,那双与她相似的眼睛里会涌现出被背叛的震惊。他们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她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
“如果你不停止,我就永远离开你,再也不见你。”她练习着这些话,却知道这可能是最危险的赌注。陈浩的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这样的威胁很可能不是阻止他,而是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激发出更极端的行动。
她想起十年前的那个下午,父母葬礼后,十四岁的陈浩蜷缩在角落,她抱住他颤抖的肩膀承诺:“姐姐永远都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
如今要打破这个誓言吗?更何况,若他以自杀相逼,她又该如何应对?
第二个选项:向警方匿名举报可能的威胁。
蓝溪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夜景。街道上的车灯如同流动的星河,每一点光都代表着一个平凡而安宁的生命,与她的混乱形成残酷对比。
她可以写一封匿名信,暗示某位前科犯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如何确保警方能及时采取行动?又如何保证陈浩不会在警方介入前就实施计划?最致命的是,匿名举报很可能最终追溯到她自己,将弟弟直接送入监狱。
蓝溪握紧窗框,指节发白。她回忆起陈浩八岁时因为偷面包被店主抓住,她赶到时看到他眼中的恐惧和羞耻。那时她发誓要保护他不再受伤害。现在却要亲手将他交给法律制裁吗?法律不会考虑他做这一切的动机,不会理解他扭曲的保护欲源于对她过度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