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三角烙印(1 / 5)

六组的办公室里,白炽灯的光像一块被拉平的白绸,无声地铺在桌面上。卷宗边缘在长时间的灯光炙烤下泛出陈旧的米白色,如同被岁月啃噬过的纸页。杨震将季洁画在便签纸上的两个三角形并排放好,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笃、笃、笃的声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荡开,像是在为悬而未决的案情打着节拍。

他抬眼时,目光恰好撞上季洁投来的视线。后者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蝶,清脆的敲击声里,去年那起盗窃案的电子卷宗正一行行显现在屏幕上。

“去年城西那串入室盗窃案,细节还记得多少?”杨震的声音里带着惯有的沉稳,目光落在那两个几乎重叠的三角形上。

季洁的指尖在回车键上顿了顿,屏幕上弹出的现场照片里,老旧居民楼的厨房瓷砖泛着油垢,一个模糊的三角形刻痕藏在角落。“印象不算深,”她拖动鼠标放大照片,“系列案,涉案金额加起来不到五万,主犯王二麻子抓得挺顺。受害者都是独居老人,丢的多是养老钱和传了几代的银镯子之类,当时技术科说案犯手法粗糙,不像惯犯,但后来审出来,他倒是有过三次盗窃前科。”

她起身点开投影仪,两道白光在墙面交织成清晰的影像。左侧是今早刚从城郊仓库提取的照片——锈蚀的铁门内侧,一个深褐色的三角形刻痕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木屑;右侧则是去年盗窃案的存档照片,米黄色瓷砖上的三角形刻痕被油烟熏得发黑,却依然能看出相似的轮廓。

“顶角都是83度左右,两条侧边中段都有0.3毫米的内收弧度。”季洁从文件袋里抽出两张放大的拓印图,技术科刚才初步比对,连刻痕边缘的锯齿纹路都高度吻合,像是用同一把工具反复刻画形成的。\"”

杨震凑近墙面,指尖悬在影像上方,沿着三角形的轮廓缓慢移动。“去年为什么没把这标记当回事?

\"当时觉得是小毛贼的无聊把戏。\"季洁递过一杯温水,\"盗窃案里留记号的不少,有的是画勾,有的是打叉,多半是标记'已踩点'或者'住户警惕性低'。王二麻子自己也说,是顺手用螺丝刀划的,想吓唬吓唬老人家。”

“顺手能划出这种精度?”杨震摇头,指尖重重点在旧照片的刻痕上,“你看这拐角处的二次刻画痕迹,深浅间隔完全一致,倒像是某种固定的仪式。把王二麻子的卷宗全调出来,包括同案犯资料、入狱后的探视记录,哪怕是他在号子里买的牙膏牌子,都给我列清楚。”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孟佳端着两杯飘着热气的绿茶走进来,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指缝滴落在托盘里。“杨队,季姐,死者指纹比对有结果了。”她把报告放在桌面上,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郭铭,三十四岁,户籍在邻市清河县,系统里没前科,也没被列入失踪人口。但半年前他从清河县宏业化工厂离职,社保记录显示,他现在在本市没固定工作,租住在城南的红星村。”

“化工厂?”季洁的指尖在报告上顿住,目光倏地亮起来,“氰化物的来源有眉目了。”

杨震快速翻阅着报告,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里,郭铭的证件照从文件袋里滑出来。照片上的男人穿着蓝色工装,领口别着\"宏业化工\"的徽章,眉眼间带着几分怯懦,鼻梁上架着的黑框眼镜滑到了鼻尖。这副老实巴交的模样,实在让人难和仓库里那个蜷缩在椅子上的僵硬尸体联系起来。

“查他在化工厂的具体职位,接触过哪些剧毒化学品,离职原因必须挖透。”杨震把照片推到季洁面前,“联系清河警方,协查他的社会关系,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消费明细,一点都不能漏。另外,带技术科去他租住的地方,床板缝里的灰都得扫回来化验。”

“好。”孟佳刚转身,又被杨震叫住。

“氰化物和镇静剂的购买渠道查得怎么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