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灶台上的余温(2 / 3)

白胖的饺子在沸水里打了个旋,像群调皮的鱼,“找件厚毛衣给你爸穿,他那犟脾气,总说自己抗冻,上周遛弯回来就咳嗽,差点冻感冒。”她突然把声音压得低低的,长柄勺在锅里轻轻磕了下,“对了,今天林燕那案子……结了?我听楼下张婶说,河湾那边拉起警戒线了。”

杨震正往餐桌上摆碗筷,瓷碗碰撞的脆响突然顿住。“结了,凶手抓到了。”他没多说,夹了个鼓鼓囊囊的饺子放进季洁碗里,筷子尖沾着的汤汁滴在桌上,“尝尝,妈特意放了你爱吃的虾皮,鲜着呢。”

季洁咬了口饺子,荠菜的清香混着滚烫的汤汁在舌尖炸开。窗外的雪已经化了大半,屋檐下的冰棱正在滴水,水珠砸在窗台上,晕开小小的水痕,像谁在玻璃上点了串省略号。她突然想起林燕发间别着的那片枫叶标本,想起苗圃大棚里散落的苜蓿籽,想起超市小票上印着的"荠菜馅"三个字——原来有些味道,早就悄悄藏在了生活的褶皱里,等着某个瞬间突然漫出来。

“对了,”杨父从里屋出来,怀里抱着本相册,封面上的红色漆皮已经磨出了白边,像块被岁月吻过的朱砂,“今天整理箱子,翻出这个来。”他把相册放在餐桌上,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就跳出张黑白照片:季洁和杨震穿着崭新的警服,站在市局门口的雪松旁,表情严肃得像两尊蜡像,肩膀却紧紧挨着。

“这张是你们刚入警队那天拍的吧?”杨母凑过来看,热气在她的老花镜上蒙了层雾,“小洁那天还跟我犟,说警服比婚纱好看,穿在身上踏实。”

季洁的指尖划过照片上的自己,那时的头发刚及耳垂,眼角还没有被熬夜熬出来的细纹。杨震站在她旁边,肩膀挺得像块门板,左手偷偷攥着她的衣角,那点小动作被镜头忠实地记了下来。“那天您非让我们穿着警服拍,说这样往后出任务,看着照片就能想起家里有人等着。”

“本来就该心里装着念想。”杨父翻到最后一页,是张褪色的彩色照片:父母坐在藤椅上,她和杨震站在身后,背景是植物园的红枫林,枫叶红得像团跳动的火,把每个人的脸颊都映得暖暖的。“干你们这行,就得心里亮堂,跟这相机一个理——镜头得擦干净,快门得定准,不然拍出来的东西糊里糊涂,自己瞧着都闹心。”

饺子吃完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沉了下来,楼道里的灯亮了,把窗户映成块橘黄色的玻璃。杨母在厨房洗碗,水流哗哗地响,夹杂着她哼的评剧调子,《花为媒》里的那段"报花名",被她唱得带着点饺子汤的暖意。杨父在客厅钉钉子,要把母亲系围巾那张照片挂起来,红绳在钉子上绕了三圈,歪了三次才摆正,像在给照片系安全带。

“明天我再去趟照相馆,”季洁看着照片里婆婆笑弯的眼睛,“把全家福也冲出来,正好能插进这相册的最后一页。”

杨震正帮着收拾餐桌,闻言笑了:“不如等开春拍了红枫,一起冲成大的,挂在客厅正中间,让爸天天对着红枫练镜头。”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八点,“该回队里了,老郑说今晚有个案情分析会。”

下楼时,杨父突然追了出来,手里举着那台银灰色的相机,皮套上的补丁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个你们拿着,”他把相机塞进季洁手里,掌心的温度透过皮革传过来,“胶卷我看了,还能拍几张。下次出任务,要是路过有红枫的地方,帮我拍两张——我听老王头说,南边的枫叶比咱们这儿的红,像泼了朱砂似的。”

季洁握着相机站在楼梯口,皮套上的温度顺着掌心往胳膊上爬,像条暖暖的小蛇。楼道里的灯忽明忽暗,杨父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贴在斑驳的墙壁上,像幅没干透的水墨画。“爸,您回去吧,天凉。”

“哎,哎。”杨父应着,却没动,直到警车开出家属院大门,季洁从后视镜里看过去,还能看见那个佝偻的身影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