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轰"
地烧穿了沈星河二十年来筑的壳。
他想起前世父亲总说"
大老爷们学什么花把式"
,想起重生后第一次带父亲去医院体检时,老人攥着体检单的手在抖,却硬撑着说"
我好得很"
。
原来有些改变,早就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像春草破了冻土。
"
叮铃——"
陈阿婆的铜铃在走廊响起。
林夏把照片收进防水袋,指尖掠过沈建国那张时顿了顿:"
我去帮阿婆摆轮椅,你帮我整理下星星角?"
"
星星角"
是养老院最东边的玻璃柜,装着老人们的"
宝贝"
:张爷爷的搪瓷茶缸,李奶奶的银头簪,还有沈星河去年起的"
火种罐"
——每个在厨房帮过忙的人,都可以放件与"
火"
有关的小物。
他蹲下来翻铁皮盒,最底层突然硌到指尖。
是颗极小的纸星,边角毛糙,显然用半张纸折的。
展开时飘下粒米大的碎屑,纸上用蓝黑钢笔写着:"
我烧糊了三十七年饭,今天第一次有人问我火候。
"
落款"
王"
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
沈星河的呼吸顿住。
他认得王姨,五十来岁,总系着洗得白的围裙,往锅里添水时永远低着头,水漫出来也不说话。
上周他教老人们控火,轮到王姨时,她举着锅铲往后缩,是他走过去轻轻托住她手腕:"
您看这火苗,像不像您织毛衣时绕的线?"
他摸出兜里的旧录音笔电池——那是母亲生前给收音机换电池时剩下的,金属外壳磨得亮。
他把电池轻轻放进火种罐,纸星压在最上面。
有些温暖不必声,碰一碰,就能烫穿三十年的沉默。
傍晚的风突然急了,卷着梧桐叶拍在窗玻璃上。
沈星河正给陈阿婆读报,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
沈建国提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