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6 / 15)

的江瀚听完,提起朱笔,在一块空白的柏木牌位上,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写下

    “徐云山之位——陕西米脂人——年十九”几个大字。

    笔尖划过木牌,发出沙沙的轻响。

    江瀚的神情有些恍惚,思绪仿佛被拉回了五年前的秋天。

    那时队伍缺粮,好巧不巧又发现了庆王府那座肥得流油的王庄,于是不顾一切地撞了上去……

    结果打起来之后,才发现中了埋伏。

    全靠将士用命,再加上守军内部出了嫌隙,才有惊无险地打赢了这场大战,阵斩一员朝廷参将。

    后来借机伏击延安指挥使吴泽,趁势攻破延安,正式举起反旗.

    那一仗虽然收获颇丰,解了军粮短缺的燃眉之急,但同时也倒下了不少像徐云山这样的袍泽兄弟。

    他十九岁啊,那么年轻的汉子,就想吃两口饱饭,他有什么错?

    对于阵亡将士信息的收集工作,江瀚其实一直在坚持。

    这些弟兄跟着他转战四省,颠沛流离,很多人到死也就图个肚子圆,根本谈不上什么抚恤。

    有的将士像邵勇一样,家乡遭灾,早已是家破人亡,自己就是最后的独苗,死了也就死了;

    有的虽然还有家人,但他们干的可是造反杀头的买卖,再加上队伍流动性极大,江瀚根本不敢、也没办法去联系阵亡将士的家属发放抚恤。

    如果当时这样做了,很有可能不是雪中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