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细节(1 / 9)

    古代已出现护照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

    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与特别的优待。

    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

    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

    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

    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

    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而在中国,夏、商、西周时代就出现护照的雏形,当时被称为“牙璋”和“圭璋”,是一种礼器。

    康熙年间“护照”一词正式出现,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护照制度。

    1950年1月,新中国也启用第一批外交护照、官员护照和普通护照。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护照雏形,出现的时间准确说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而正式的护照,则是二十世纪初的事儿了。

    不过,现在的魏广德把这个进程提前了。

    会同馆一个豪华的花园里,明朝礼部官员郎中赵用贤在这里召集了欧洲三国使臣。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