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
因为真正干事的人,做事时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由此就会有过。
有了过失,官位也就不保。
而在此以前,大明官场上,只要为官不犯错,那基本上就是终身制,直到吏部考评认为你干不动了,才会把你撤职。
官员只要不犯错哪怕无作为也不会降职,这种风气使得官场越来越糅杂,人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说起来,这个潜规则最初形成,大部分人都认为和朱元璋发起的空印案有关系。
空印案是明朝洪武年间发生的一起著名案件,涉及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的做法,最终导致大量官员被处决。
空印案的核心问题是明朝官员在处理财政账目时采用的一种简便方法,即在空白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待实际使用时再填写具体内容。
这种方法在当时被广泛采用,以节省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财政账目时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这种方法被明太祖朱元璋视为官员可能利用空白文书进行舞弊的证据,因此他对采用这种做法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由于空印案的发生,官员们对皇帝的权威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以至于在官场上形成了严格的潜规则,那就是官员们为了避免触犯皇帝,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事,宁愿不作为也不愿意主动做事。
不作为,最多被朱元璋认
为不称职,会被免职。
可做了事儿,有可能被老朱当成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