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朝廷。
科举在明代属于礼部的管辖业务,秀才们的***书,应该是交给了礼部。
嘉靖十年,时任礼部尚书是江西贵溪人夏言。
夏言上奏《一改便科举以顺人情疏》中支持辽东考生的请求,「彼时,辽左山东原有海道之便」,辽东秀才到山东考试倒也罢了;如今,在「海道不通」的情况下,走陆路越过顺天府来到山东,舍近求远,「事体似有不均」。
上奏之后,朝廷批准,辽东考生就此改到顺天府参加乡试。
不过顺天府的乡试,难度其实和山东也差不多,只是少走不少路途而已,这也是许多历史典故和都说李成梁曾经长期滞留京城的原因。
李成梁不管怎么说都是秀才,自然要待在京城准备乡试。
边军相比内地,袭职上区别很大。
边镇的武职空出来,家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袭职,往往就会马上安排其他人接任。
李成梁决心放弃继续考功名准备袭职,也是耽搁许久,费了不老少的劲。
所以,大明朝的文书,对于李成梁来说,阅读起来并没有难度。
等他看完锦衣卫的情报以后,他就已经明白自己的任务了。
「魏阁老,文中说的这个东吁王朝有多少人口,多少兵马,居然能够在这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击败周边势力。」
李成梁抬头看着魏广德问道。
「这些都得等锦衣卫的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