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的是,徐潮的科考之路并不顺畅,他多次南下山东参加乡试,却「屡试不第」。
遇到屡试不第的情况,不管是谁,心里都会感到郁闷,这种不满的心情日积月累,终于在嘉靖十年爆发。
明清时期的乡试,因考试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又称作「秋闱」,古代交通条件有限,外地路远点的考生通常要提前一、两个月出发。
在嘉靖十年的六月,包括徐潮在内的辽东生员,就踏上了前往山东的辛卯科乡试旅途。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的是,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很不适合长途旅行,时
而大雨,时而酷暑,徐潮等人在一路炎热和泥泞中跋涉了将近两个月,七月份才到济南,此时距离考是,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旅途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踏上考场的辽东秀才们发挥不佳,不少人中途退场,坚持到交卷的人,也没有考中几个。
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录取的几十名举人当中,来自辽东的考生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韩玮。
在此之前,辽东考生的录取率虽然也不如山东内地,但每次至少能录取三四人,比如上一次的乡试,就有安永清、傅直和冯惟健三人中举。
这次只录取了一个人,让本来就长途跋涉、身心俱疲、满腹抱怨的辽东考生,尤其是徐潮忍不住了。
回到辽阳之后,徐潮联络了一批秀才来到京师递上***书,说辽东考生乡试发挥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到山东赶考的路程太远,而不是自身水平不高,要求就近考试,不再参加山东科举,而是到顺天府应试。
辽东秀才们的举动,终于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