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王国后,英国贵族的人口数量占比又往下拉了一大截。
因此,相较于欧陆国家,虽然英国贵族的个人素质未必能强上多少,但以他们的数量,至少在给社会大众造成负担方面能稍稍轻一点。
或者这么说依然不到位,因为贵族之间也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不是每个贵族都很富有。至少在1831年议会改革前,亚瑟可以相当确定的一点是:英国的政治主要是掌握在90个贵族家族手中的。
至于剩下那几百户,他们当中有不少生活都称不上特别富裕,欠了一屁股债的也不在少数。
总得来说,相较于俄国、法国和德意志邦国的情况,英国的情况要好上不少。
因为英国贵族喜欢乡村生活的特点也不至于将他们的生活与社会大众完全隔离开,而且至少英国的地主阶级总是对来自工业、商业和其他职业的新成员开放,下级贵族向上跃迁的途径也勉强算是顺畅。
就比如威灵顿公爵的家族,在威灵顿公爵父辈那一代,持有莫宁顿伯爵的韦尔斯利家族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爱尔兰贵族,他们家族与埃尔德的家族也就是半斤八两的水平。
如果不是家中不算特别富裕,威灵顿公爵也不至于被母亲送到法国读军校。
但正是从威灵顿公爵这代人开始,韦尔斯利家族便因为生了几个好儿子,一跃成长为英国顶级贵族家族。
威灵顿公爵的长兄、第一代韦尔斯利侯爵理查德·韦尔斯利,从首相小威廉·皮特的跟班出发,在印度管理委员会里一路干到了印度总督。在担任印度总督期间,他与四弟威灵顿公爵同心协力,在第四次迈索尔战争中彻底征服了迈索尔王国,并通过第二次马拉塔战争迫使印度马拉塔诸邦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附庸。在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