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知县守城(1 / 2)

封疆悍卒 宿言辰 1362 字 5天前

铁林谷西南八十里,津源县城。

知县沈砚站在城头上,看着远处蔓延而来的军阵,心头阵阵紧。

津源县不是什么兵家要地,更算不上大城。

全城周长不过十里,城墙最高处才两丈,城垛上的砖石大多残缺不堪,城里人口满打满算也才三万余户,有不少还是近两年才陆续返家的农户;田亩统共不过十二万亩,半数以上是他上任后才从荒地里开垦出来的。

往年每到汛期,穿城而过的西河就会漫上岸,淹了沿岸的良田,粮价跟着飞涨,百姓们拖家带口往南逃,最多时一城只剩半数人口。

他还记得三年前刚到津源时,城门旁的荒草长到半人高。

街面上的铺子十家有八家关着门,偶尔遇见的百姓,脸上也满是菜色,见了他这新来的知县,眼神里没半分期待,只当他是个来个混日子的官。

那时候他夜里睡不着,拿着前任留下的账本翻,看着“田荒四十里,民逃五千户”

的记录,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后来他跑遍了全县的河道,花了一年才摸清了情况,算出了筑堤和挖水渠的帐。

可帐是算清楚了,没银子啊。

直到听说清平县伯的消息……

他揣着两个冷馒头,走了八十里路去铁林谷,没想到县伯这么痛快就答应借银子。

这两年,逃出去的百姓很多,陆陆续续回来的也不少。

先是住在城边的张老汉,带着儿子回来种起了当年被淹的三亩地;接着是在南方做劳工的李屠户,攒了点银子,回来还打算开肉铺。

到今年开春,城里的铺子一半开了张,连西河边上都新盖了几十间土房。

他原想着,用这些银子雇人干活,百姓也能有个收入。

可没想到,西梁军来了。

城墙上,站满了乡勇和衙役。

大部分人手中拿着枣木棍削的木矛,矛尖连铁皮都没包。

少数人握着生锈了的长刀。

所有人的脸色都煞白煞白的,好几个人都在抖,可没人笑话他们。

谁看了城外的情形能不抖啊?

沈砚清楚,这些人根本算不上正儿八经的兵。

乡勇是开春时为了防野猪凑起来的,平时也就跟着猎户学过两招扎刺。

衙役们更别提,除了催粮、调解邻里纠纷,连像样的操练都没有。

对付一般的山匪毛贼,靠着人多或许还能凑合用。

可面对装备齐整的西梁军,这两百三十人,简直就是送命。

“老爷,您快下去避避吧!”

身后的衙役班头王顺凑过来,手里举着个用门板改的破盾牌。

他往前凑了两步,把沈砚挡在身后,“您是一县之主,站在垛口这儿太扎眼!

万一被流矢扫到,咱们津源县就真没主心骨了!

您下去躲躲,这儿有我们盯着!”

沈砚没有动,他回头扫了眼城墙上的人。

左边几个年纪大的乡勇,正偷偷往垛口下面缩,有个老头手按在胸口,大口喘着气。

右边的衙役们围成一小团,眼神里全是恐慌。

他深吸一口气:“我下去了,你们怎么办?”

王顺愣了愣,张了张嘴,没有回答。

他知道,知县老爷在,大家心里还揣着点指望。

要是知县老爷真的躲下去了,这城墙撑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可您站在这儿太危险了!

万一……”

“没有万一。”

沈砚打断他,伸手从旁边抄起一根木矛,掂了掂重量。

矛杆轻飘飘的,根本扎不透甲。

他举着矛喊道:“我是津源县的知县,守土护民是我的本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