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欢迎仪式(1 / 3)

现场的尴尬氛围,王凝之早有准备,他停下话语,向儿子王殊点点头。

王殊和慕容垂等人此时已经下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

见父亲示意,王殊侧身朝慕容垂微微躬身,“请慕容公上台。”

万众瞩目之下,慕容垂总不好驳了这父子二人的面子,只得谦让道:“世子身为主帅,还请与我一道上去。”

王殊笑道:“慕容公莫要再推让了,这功劳,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说完他又是深深一揖。

慕容垂无奈,只得缓步上前。

王凝之往旁边稍微挪了挪位置,拊掌大笑道:“慕容将军在敌国腹地,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今日在这洛阳城外,反而拘谨起来,想来是大家的欢迎不够热烈。”

有他带头,在场的百姓自然纷纷响应,于是欢呼声再次响起。

短短的一段路,几级台阶,对于慕容垂而言,却比在关中转战千里还要漫长。

王凝之等慕容垂上台,拉着他站在中央,对众人说道:“关中之险,首推四塞,从洛阳进入长安,则以潼关为最佳,慕容将军此番夺取潼关,打开关中门户,功莫大焉。”

慕容垂谦虚道:“全赖周王安排得当,世子调度有功,我不过是恰逢其会,侥幸成功。”

“成功哪有侥幸一说,”王凝之叹道:“此次胜利,慕容将军厥功至伟,自不待言,数万将士上下同心,浴血疆场,乃至万余人身死关中,这才有了兵不血刃夺取潼关的壮举。”

提及伤亡,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

慕容垂躬身道:“未能将他们带回,我之过也。”

王凝之扶起他,继续说道:“今日齐聚于此,我希望大家在欢庆胜利的同时,也能想想胜利从何而来,太平从何而来。”

“最近城中大考,学子们苦读十余载,方能有一个争取入仕的机会,可大家想过没有,前方的将士们,需要舍生忘死地上阵多少次,才能换得一次晋升的机会?”

“要想天下太平,需以文治国,以武安邦,两者缺一不可,为国出生入死者,不可使其藉藉无名,葬身于荒野之中,所以我在此承诺,凡为国捐躯者,除加以抚恤、恩养其家之外,当取其骸骨,葬于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