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销毁农产品(3 / 7)

 而七十年代后,随着沙俄对中亚地区的一系列征服活动,这让沙俄棉花种业有了可能性,开始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广棉花种植。

    到19世纪末,沙俄的棉花自给率就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但依旧有百分之六十依赖进口,而同时期,随着印度和东非棉花产业的兴起,沙俄也扩大了进口渠道。

    截止到到沙俄覆灭前,沙俄进口棉花占比已经跌落到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市场份额,但就算剩下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缺口也是十分巨大的。

    现如今,苏联棉花的进口占比大约在三到四成左右,但是苏联和沙俄不同,它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即便有获取棉花的渠道,其成本也远比沙俄高的多。

    因此,东非的棉花就成为了苏联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每年沿着红海抵达黑海的东非船只,有不少装着大量的棉花等原料,供应苏联纺织业的发展。

    除此外,橡胶也是工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东非和英国又成了苏联最重要的供应商,全球绝大部分橡胶产区,基本操控在这两个国家手里,然后才是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

    东非对苏联橡胶的供应,基本上是量大管饱,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则是为了限制苏联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类似的案例还有金刚石出口。

    前世,苏联的合成橡胶工业是比较发达的,而造成苏联合成橡胶工业迅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所以,东非在这方面,颇有心机的尽可能满足苏联橡胶进口需求。

    总而言之,东非和苏联的贸易,看起来人畜无害,实际上暗藏玄机,并且尽可能的让苏联工业对东非形成依赖。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苏联这个国家很特殊,我们不用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