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水平和沙俄时代没有太大区别。”
弗里德里希皇储颇为认同这一点:“我们刚刚和苏联释放善意,并且对他们这一次工业建设提供一些帮助,他们的官方喉舌却反而跟着别的国家对我们内部事务指手画脚,确实难以让人理解。”
现阶段,东非和苏联的关系实际上是上升期的,至少在诸多帝国主义国家中,东非是第一个尝试“破冰”的国家,不可否认,东非和苏联交好的动机不纯,但在对应苏联如今的处境,那也算的上雪中送炭了。
就像苏联苏联进行工业建设,东非提供了不少支持,尤其是技术层面,比如苏联正在建设的汽车工厂,拖拉机厂,钢铁厂,发电厂等等,背后都有东非的身影,同时,东非加大了对苏联的原材料出口力度,像棉花,橡胶,粮食,有色金属等等。
这些都对苏联目前工业建设是极其有益的补充,除了技术上的支持以外,东非农矿类产品出口对苏联同样十分重要。
就比如棉花,苏联作为高寒地带的国家,本身缺乏棉花产区,至于中亚,在没有大规模改造之前,显然无法承担苏联纺织业原材料自给自足的重任。
因此,苏联不得不从海外进口棉花,苏联的棉花进口主要有四个国家,分别是东非,埃及,印度和美国,其中埃及和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对苏联棉花出口最重要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东非,英国和美国。
东非是出口苏联,棉花最多的国家,这也和东非和苏联的历史渊源有关,早在沙俄时期,东非就已经成为中东欧地区的主要棉花供应国,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沙皇俄国。
在19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沙俄的棉花基本依赖进口,甚至进口棉花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南方棉花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