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时,鲜有人会选择反抗,甚至绝大多人都表现得相当乖巧。
当然反对弗兰茨的舆论从未停歇过,刺杀更是被安排的满满的。
仅仅是1851年的上半年,弗兰茨就遭遇了三十多次暗杀和四次有组织的袭击。这还是在政局已经稳定下来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大规模动乱,那情形可想而知。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财政收入终于突破了十亿大关,但弗兰茨却开始发愁了。
按照奥地利帝国的财政部的判断:奥地利帝国的这一轮经济扩张已经到达极限了,奥地利帝国的大量商品在自身的市场内已经趋近饱和状态。
换句话说就是市场没有更多的钱可以用来消费奥地利帝国的商品,弗兰茨为此搞出了分期付款模式,但即便如此消费能力的提升依然有限。
毕竟此时由于技术条件所限,信用货币不可能过分发达。
继续扩大产能并不会增加利润,相反可能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货物积压,如果为了降低库存而降价销售反而会降低利润。
在一个依然还有人吃不上饭的国家谈产能过剩,其实是一个挺可笑的问题。
以奥地利帝国的鞋子产量为例,1850年奥地利帝国的胶鞋产量突破5000万双,成功超越英国。
(英国的皮鞋产量大概为5600万双。)
理论上讲奥地利帝国生产的胶鞋足够给奥地利人每人发一双,但实际上这些胶鞋里有超过六分之一是来自军队的订单,还有大概有三千万双销往国外。
剩下还有六百万双会供给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