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后顾之忧(2 / 4)

恰恰是他想继续维持和俄国的关系。

    因为他清楚沙皇不会同情弱者,只会尊重强者,俄国与弱者签订的条约就像纸一样苍白无力,想要成为俄国的盟友自身必须足够强大。

    而且几个世纪来,塞尔维亚一直像一根鱼刺一样卡在奥地利的咽喉,让奥地利帝国在巴尔干方向进退不得。

    巴尔干之钥,又何尝不是中欧的大门,从塞尔维亚走出弗鲁什卡山脉,渡过多瑙河便是伏伊伏丁那大平原,伏伊伏丁那又连接着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大平原。

    当年奥斯曼人两次围攻维也纳,都是走的这条路,这让奥地利人一直对这个区域耿耿于怀。

    但总的来说梅特涅觉得奥斯曼帝国和埃及维持现状,对于奥地利来说比较有利,或者列强一起瓜分奥斯曼,奥地利正好趁机解决巴尔干的后顾之忧。

    相比巴尔干和德意志地区,梅特涅亲王更想继续先皇遗愿,让奥地利帝国君临亚平宁半岛。

    科罗拉夫伯爵则是希望能和英国联手,彻底打败法国,才是最佳选择。

    当然他不是希望能和埃及开放贸易,作为一个克罗地亚人,他一点也不想解救那些困在巴尔干的斯拉夫同胞。

    对于意大利的窝囊废们,科罗拉夫伯爵更是嗤之以鼻。他想要的是将法国的势力彻底排除出南德意志,趁机将其纳入奥地利的势力范围,等到时机成熟再将其吞并。

    其实还有第三派,那就是以拉图尔伯爵为首的军方高层,他们觉得奥斯曼帝国衰落不堪,应该趁机发起土奥战争,就像俄国人做的那样,扩大奥地利的领土,进军巴尔干。

    最好是能拿下多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