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哪吒之魔童闹海》170亿人民币票房庆功宴,于政协礼堂顺利举办,内娱的高光荣耀时刻!”
“飞跃影视发布最新电影立项通告:由陈飞自导自演,张毅、刘艺菲、景恬、张涵予、舒畅、朱亚纹、赵丽影等...
陈飞坐在电脑前,盯着那两个字:“破壁”。光标在屏幕上闪烁,像心跳。他没动,也不打算立刻写什么。他知道,这部电影不会是《燎原》的延续,而是它的回响??一次更锋利、更直接的撞击。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打通那些被水泥封死的通道:人与人之间、体制与个体之间、沉默与呐喊之间。
窗外天色渐亮,城市开始苏醒。环卫工人推着清洁车走过街角,早餐铺子冒着白气,几个穿校服的学生蹲在路边啃包子,笑声清脆。这日常的一幕,在他眼里却像一场奇迹。他曾以为电影能改变世界,后来发现它最多只能唤醒一些人;而现在他明白,真正的改变,是从一个清晨的包子、一句无心的笑语里悄悄生长出来的。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吕征发来的消息:“广电今天开会,有人提了《燎原》的事,说‘影响恶劣’,要追责平台传播。”
陈飞冷笑,回了一句:“让他们查吧,我把服务器架在云南山区小学的机房里,带宽五兆,IP地址写着‘希望工程捐赠项目’。”
吕征秒回一个哭脸表情包。
陈飞关掉对话框,打开邮箱。一封来自深圳某中学老师的信静静躺在收件箱最上方。标题只有四个字:**我们拍了**。
点开,是一段不到五百字的文字,附带一个视频链接。
“陈导您好,我是南山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李薇。上周我给高一学生放了《燎原》,本以为会有人打瞌睡,没想到看完后全班静了十分钟。第二天,三个学生找到我,说他们想拍一部属于我们的‘燎原’。他们用手机拍了三天,记录了一个外卖员叔叔每天跑单十七个小时的故事。片子很粗糙,但昨晚在班级放映时,好几个孩子哭了。其中一个说:‘原来我们从来不是看不见,是我们习惯了不看。’我把视频传上来,请您看看。如果您觉得还行,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建议?”
陈飞点开视频。
画面晃动,声音杂乱,镜头对准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褪色蓝制服,头盔上贴着女儿的照片。他在暴雨中送餐,电动车陷进积水,他推着走;客户拒收,理由是“汤洒了”,他低头道歉,转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晚上十一点半回到家,妻子已经睡了,他轻手轻脚洗了个澡,坐在床边看手机??那是女儿发来的语音:“爸爸,我数学考了92分!你要早点回来哦。”
最后,男孩画外音响起:“他不是数据里的‘骑手A3721’,他是张建国,三十八岁,湖南衡阳人,有一个七岁的女儿,梦想是攒够钱让她上大学。”
视频结束。
陈飞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又放出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