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了两万多人。
男女老幼都有,全是拖家带口那种,吓得李牧急忙取消去淮安府调人的计划。
扬州矿产资源不算富裕,产量较高的大矿,都被朝廷登记造了册。
怕麻烦的李牧,不想和矿税监打交道,避开了这些烫手山芋。
到手的仅仅只有三座煤矿、两座铜矿、以及一座产量较低的银矿。
具体产能未知,原主人都成了灰,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可查。
李牧不是学矿业的,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约等于零。
从难民中找到的矿工,勉强算是技术人员。
敢干这买卖,纯粹是觉得前面有人在开采,就证明有利可图。
铜矿和银矿需要进行冶炼,能够赚多少钱,还要看矿石的品质。
煤矿就简单多了,反正劳动力足够便宜,开采出来的都是钱。
买家就是两淮地区的盐场,长年累月的煮盐,周边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
到了大虞朝,各大盐场都有使用煤炭充当燃料。
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木炭,民间都称呼这黑乎乎的东西为石炭。
不光是盐场,在大虞的几座主要城市,石炭也被广泛用作取暖燃料。
以扬州为例,作为一座人口数十万的大都市,如果所有人都用木炭取暖,一个冬天就能烧光扬州府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