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初识(6 / 7)

砯崖2 元迪 4641 字 6天前

商人吗”。肖童低下头,嘴角轻轻抿出个梨涡,那涡里盛着的滋味说不清——酸的是清晨五点赶着去批发市场抢货、啃冷馒头的晨夕,涩的是上次城管来、抱着鞋往巷子里跑时崴了的脚踝,甜的是这声“商人”里,藏着的那点尊重。再抬眼时,她眼里亮了点,像黑夜里刚划亮的火柴头,弱却分明:“算吧,算是共和国第一代练摊的商人。”

    “第一代练摊的商人?”宁德益挑了挑眉,指尖从胶鞋上移开,往自己裤腿上蹭了蹭——刚才摸再生胶拖鞋时沾了点灰,“这话怎么说?”

    “我父母一辈子没沾过生意的边。”肖童的声音稳了些,也敞亮了些,风裹着热气吹过棚子,价码牌晃了晃,她下意识地拢了拢领口,“都是体制内领工资的,连讨价还价都不会;是领粮、票布过日子的人,身边的叔叔伯伯更不用说,都是国营厂里的老技工——王叔拧机床螺丝能精确到毫米,李伯焊零件从来不用返工,他们握着扳手、钳子干了半辈子,哪懂什么‘进货渠道’‘定价技巧’?我从厂里出来时,兜里就揣着下岗补贴的两百块钱,没经验,没本钱,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只能盯着别人摆摊学。”她忽然朗声轻笑:“其实这些别人也是初来者,只不过早来几天罢了,大家抱团摸索来着,常常出错。”

    这话像颗小石子,“咚”地落进肖童心里,漾开一圈圈软乎乎的涟漪。他没问“你是摆地摊的吧”,没问“有执照吗”,更没问“一天能挣几个钱”,偏偏问“你是商人吗”。肖童低下头,嘴角轻轻抿出个梨涡,那涡里盛着的滋味说不清——酸的是蹲在铁皮棚里啃冷馒头的晨夕,涩的是被城管追着收摊时的慌张,甜的是这声“商人”里,没掺半分看轻的意思。再抬眼时,她眼里亮了点,像黑夜里刚划亮的火柴头,弱却分明。

    “算吧,该是共和国第一代练摊的商人。”她的声音不高,却稳得很,没半点犹疑,“我爹妈一辈子在体制里,拿工资、领粮票,连算盘都没打过,生意的账嘛,更是没想过;身边的叔叔伯伯都是工厂里的老技工,握着扳手、钳子干了半辈子,哪懂什么‘进货’‘卖货’?没经验,没本钱,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旗袍领口的盘扣——那扣子是用旧布条一圈圈缠的,磨得发亮,边缘还留着点洗不掉的皂角味,“我是在春风里长起来的,长在红旗下的厂子弟,在车间里干了好些年,那时候我们都叫自己‘中坚力量’,觉得厂里的烟囱比啥都高,机器声比啥都响,总以为能跟着厂子一辈子。”肖童停了停,抬眼看向男人,眼里也浮出似笑非笑的软意,像朵在风里轻轻颤的白茉莉,“可后来,厂子垮了。全国总工会说‘只不过是重来一次’,可重来哪有那么容易?我身上这旗袍,还是前几年做的,洗得发白、边角起毛,这摆地摊挣的钱,够交摊位费、够买米买菜,却不够再做一身新的。说到底,我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讨饭人’,只不过讨饭的筐子,换成了这堆鞋。”

    “问一答十,倒真有商人的心思。”男人听完,没说好不好,只是把手里的23元胶鞋往货架上放——指腹还留着生胶的软韧触感,放的时候特意把鞋头朝里,怕被路过的人踢歪,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我叫宁德益,昨天在前面巷口也摆了个摊,卖些劳保手套、胶垫之类的。你要是得空,过来坐坐。”

    “肖童。”她应着,依旧弯了个十五度的躬,蓝布旗袍的下摆扫过脚边几粒晒得发白的石子,带起的风没等落地就散了。脸上还是职业的笑,只是眼角的细纹里,多了点松快的软意,像被风吹散的云,慢慢舒展开来,没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