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与刃(3 / 4)

砯崖2 元迪 2633 字 1天前

水渍,在灯光下闪;带锯齿的猎刀更是像刚舔过血,齿缝里卡着点锈,看着就让人发怵。这些家伙白天都蜷在木箱里,垫着旧棉絮防磕碰,此刻却齐刷刷压在衣帽鞋袜上,灯泡的光晕打在刃面,青白冷光顺着布纹的褶皱淌下来,在地上洇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玻璃。

    “多少?”雄森熊虎山庄出来的汉子像座铁塔杵在摊前,肩宽背厚的身板把路灯的影子压得矮矮的,几乎贴在地上。他捏着那把宽刀转得飞旋,铁环碰撞声“叮叮当当”响,眼皮一抬,嗓门震得灯泡都晃了晃,光在刃面上跳。

    “二十五。”赵志红指尖摩挲着另一把刀的纹路,那是刀柄上磨出的包浆,滑溜溜的。刀刃在他掌心投下细瘦的影子,声音慢悠悠的,像在掂量刀刃的重量,又像在数着日子。

    “十五。”汉子的还价像刀劈在木头上,干脆得不带余响。转刀的手停了停,指节把刀柄捏出闷响,木头缝里的灰都震下来了。

    “二十三。”赵志红喉结动了动,这价码刚够把进货时的路费刨出来,多一分都没有。

    “十八。”汉子重新转起刀,铁环声搅得空气发紧,像根绷紧的弦。

    “二十一。”赵志红的指甲掐进掌心,有点疼,摊布下的脚趾蜷了蜷,抵住地面的石子。

    “二十。”汉子突然撒手,宽刀“哐当”砸在摊面上,震得旁边的袜子滑下来半只,露出里头灰扑扑的袜底。

    “成交!”赵志红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度,带着点松快。他飞快地用旧报纸裹住刀,纸角蹭过刃面,发出“沙沙”的轻响。指尖触到汉子递来的纸币时,他心里已经算出三斤七两半大米的分量——够下周给女儿带去幼儿园了,还能剩两毛买块水果糖。

    临桂这地方,压根找不着卖这种刀的正经去处。说它是管制刀具吧,拿尺子量过,比规定短半寸,刃口也没那么尖,好像又够不上那标准;可要说不是,那刀刃亮得晃眼,锋利得能一刀切透三层厚纸,连纸纤维的纹路都能齐齐断开。更让人犯怵的是,公安局偶尔来突查时,从来没个准谱的执行章程——收不收全看当场干警的脸色,今天这个说“暂存”,明天那个直接往车上扔,没个定数。偏就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物件,反倒更金贵些,一把刀往往能挣个十块八块,对小商户来说,这笔钱够买三天的菜,算得上是笔能撑住日子的进项。

    夜市的灯渐渐暗了,有摊主开始拧灭灯泡,“啪”的一声,一片小黑暗漫过来。喧嚣散去大半,只剩零星几个顾客在挑拣剩下的零碎。张志红和其他商户一样忙着收摊。他先把那些刀子仔细码进帆布袋子,刀柄朝一个方向,刀刃错开,免得互相磕出豁口,扎紧了口,绳结打了两个死扣,塞进摊子后头那辆小三轮的车斗底下,用块破油布盖着,压上半截砖头。接着把鞋帽衣袜一件件归拢好,袜子成双地卷起来,帽子塞进鞋筒里,全塞进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这些是明天早市要卖的,不用卸车,往车斗里一扔就行。最后,他又蹲下身,把帆布袋子从车底拖出来,稳稳地放在蛇皮袋上头。这袋子得在收摊后卸下来,藏进租住的杂院墙角,等后半夜没人时再偷偷拿出来卖,所以必须搁在最上面,方便随时拎走,不耽误事。

    “拿走。”冷不丁的,三五个穿着崭新警察制服的人影出现在摊子前,藏蓝色的料子看着挺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