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刻提醒我等,今日之安宁繁华,是无数英魂以命相搏换来的!
岂能轻忘?岂敢懈怠?
将英灵放在心里,更要让天下人都看到,我大明,永不忘记为她流尽热血的忠魂!”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朱标清朗的声音在回荡。
这番话语,振聋发聩!
李祺适时补充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再者,对于伤残归乡的将士,朝廷抚恤金粮务必足额、及时。
臣建议,由陛下亲卫军派员,监督各州府抚恤钱粮发放,直达伤残士卒本人或其家眷手中,杜绝克扣!
同时,可在各州府县,择风水佳地,建‘英烈陵园’,
凡无归葬故里或家人无力迁葬者,可将其骨灰或遗物安葬其中,
由官府派人洒扫祭祀,供亲族后人凭吊追思。”
朱标立刻接口:“祺弟此议甚善!
此外,儿臣以为,凡有子弟参军入伍、为国效力的家庭,
无论其子弟是否健在,皆应由朝廷颁发‘光荣之家’牌匾!
此匾,当由父皇御笔亲书‘光荣之家’四字,由工部精工制作,地方官员敲锣打鼓,送至其家门悬挂!
让军属荣耀,邻里共见!让‘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之风,遍及大明!”
“御笔亲书?‘光荣之家’?”朱元璋喃喃重复着。
他想起了那些一同出生入死、最终埋骨沙场的无名兄弟。
“陛下!”
胡惟庸再次急声反对,“此议耗费巨大!英烈陵园占地、营建、日常维护,所费不赀!
‘光荣之家’牌匾,数量何其庞大?
工部刻制,地方派送,皆是劳民伤财!
阵亡者已有抚恤,伤残者自有供养,如此层层加码,恐国库难以支撑!
且……此等厚待武人,恐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啊!”
“胡相此言,老夫不敢苟同!”
一直沉默的刘伯温突然出列,“将士浴血,保家卫国,方有我等安坐庙堂,谈经论道!
抚恤阵亡,优抚伤残,彰显‘光荣’,此非耗财,实乃固本!
本固则邦宁!民心士气,岂是区区钱粮可比?
今日厚待为国流血的将士,明日才有更多热血男儿愿为大明效死!
此乃长治久安之基!至于士子之心……”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