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渐酣,朱标看着殿内因北疆大捷而欢腾的气氛。
他端起酒杯,走到朱元璋面前,神情郑重:
“父皇,徐帅大捷,扬我国威,实乃大喜。
然儿臣心中,始终惦念着那些为大明捐躯、伤残的将士英魂与手足。
朝廷抚恤虽有定例,然儿臣以为,当有更重之礼,以慰英灵,以励生者!”
朱元璋放下筷子,看向太子:“标儿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儿臣以为,其一,当建‘英魂碑’!”
朱标的声音清晰有力,回荡在渐渐安静下来的偏殿,
“碑上镌刻此役及历次为国捐躯将士之姓名籍贯!
此碑,儿臣斗胆请立于皇宫午门之外!”
“午门之外?!”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
午门,乃皇宫正门,何等庄严肃穆之地!
胡惟庸立刻出列,眉头紧锁:“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午门乃国门,象征皇权天威!
阵亡将士虽忠勇,然将其名讳立于宫门之外,与列祖列宗、社稷神器同列,恐于礼不合,有僭越之嫌!
且历朝历代,未有此先例!
耗费巨资,只为立一石碑,恐非善政!”
武将席上,汤鼎等人闻言,脸上顿时现出怒容。
徐达虽未说话,但握着酒杯的手也紧了紧。
朱标面对质疑,毫不退缩,目光炯炯地迎向胡惟庸:
“胡相此言差矣!
英魂碑立于午门之外,非是僭越,而是无上荣光!
英灵在此,非为守宫门,而是守着我大明江山永固!
他们用血肉之躯打下的基业,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社稷,就在这宫墙之内!
他们看着!
看着这江山是否海晏河清,看着这盛世是否如他们所愿!
看着他们的君王,是励精图治,带领万民走向繁华,还是骄奢淫逸,辜负了他们的热血与牺牲!”
“此碑,是丰碑,是史册,更是悬于君王与百官头顶的明镜!
是鞭策,是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