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金砖墁地,蟠龙柱撑起高阔穹顶。
洪武二年的首次大朝会,工部尚书陈实立于玉阶之下,额角沁汗,声音却竭力拔高:
“其一,精盐提炼法推广至江南盐场,产量激增,盐质纯净如雪。
官盐售价虽降三成,然因私盐绝迹及销量大增,岁入反增五成有余!
白糖制法亦于内府及官办作坊推行,除供宫禁及赏赐军中外,部分已试销市面,价高而抢手,岁入亦相当可观!
蜂窝煤于应天及周边州县广设煤场、煤铺,以其价廉、耐烧、少烟之利,深得百姓及小商户青睐,
去岁冬已解无数贫寒之家冻馁之苦,更收税利丰厚,仅应天一地,岁末两月便入库白银十五万两!”
一串串具体而震撼的数字从陈实口中报出,如同重锤敲击在寂静的大殿之上。
文官队列中,不少人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们知道新法有利,却没想到效益如此惊人!
“其二,火器监匠人前月于配制火药时,偶然尝试加入少量精研之白糖粉末,竟发现其爆燃之速、喷发之力剧增!
经反复试验,加入适量白糖之火药,其开山裂石之威,远胜旧药近倍!
此发现于攻坚、破城、制爆,意义非凡!
臣已命火器监严加保密,全力优化配比!”
“其三,去岁陛下谕令研究之‘循环取暖’系统,经匠人日夜钻研,已有初步成效。
其核心乃是以铁管道,连接特制铁炉,燃煤于炉,热气循道而行,
可均匀温暖整间屋舍乃至数间相连房室,较之炭盆,更暖、更省、更洁净!然……”
“此系统需大量精铁铸造管道。
然我大明铁矿开采、冶炼之能,远不足支撑此物量产!
据匠人估算,仅供应应天皇宫及部分官署所需,便需精铁数十万斤!
更遑论推广惠及军民?铁矿不足,实乃瓶颈!”
“陛下!盐、糖、煤之利,可见工匠巧思于富国之功!
火药之威,可见工匠技艺于强兵之要!
取暖之需,更显匠作于安民之重!
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欲兴百工,必先探明矿藏!
臣斗胆,再请陛下圣裁,设立‘匠科’!
效仿文武科举,开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