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言论自由下(2 / 3)

十国风华 洱月 1157 字 1天前

情绪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励波动不定。

因此,公民对官员优劣的判断未必都能深思熟虑,用陶片投票作出的判决也就未必准确。”

范质对杨骏提及的话题显然兴趣盎然,他连忙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如此说来,是否只要制度之舟与教化之风并驾齐驱,便能绕开那些暗礁险滩,驶向太平之岸?”

李昉闻言,不由自主地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探询:“杨老弟之意,要先开民智,再立公论?”

他的目光悠悠转向窗外,夜色如墨,汴河中漕船的梆子声隐约可闻,如同遥远而幽长的叹息:“只是,我大周百姓之中,能识文断字者尚不足三成,即便是《大周时报》的忠实订户,也多是沉迷于《三国演义》的话本,对于时事政论,恐怕少有涉足。”

李昉的话语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范质对于自己好友的这番评价极为认同,顺势将茶盏重重顿在案上,釉面茶托震出细微裂纹:“正是!

若让挑夫走卒都来评点朝政,怕是明日就有陶片刻着‘范某贪墨’扔到宫门口!”

杨骏将着范质茶盏中的茶水填满后,这才的浅笑一声道:“范兄,刚才李兄的话是对的,若是民众不开民智,想得再好的策略也如同那无根之萍,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沿着雅典再往西北走,有一个国家,那里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

当自由的种子播撒的泥土里时,你想想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来?”

范质被杨骏这一连串的言辞震撼得瞠目结舌,下巴仿佛快要脱臼。

一旁的李昉,脸上也映出了与范质如出一辙的惊愕神色。

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良久之后,才见范质率先从这番思想的风暴中抽离,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杨老弟,你这满腹经纶、见识广博,究竟是从那里汲取而来的?”

杨骏朗声一笑,笑声中带着几分不羁与释然:“范兄、李兄,瞧瞧,咱们不是说好了今日就图个嘴皮子痛快嘛。

我刚才那番话,不过是戏谑之言罢了,哪能真往心里去呢?”

话音未落,范质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