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言论自由下(1 / 3)

十国风华 洱月 1157 字 19小时前

范质细细咀嚼着杨骏的这番言语,末了,他的神色不由自主地凝重了几分,缓缓道:“依照杨兄弟的意思,要确保报纸内容的公正无偏,要之务,莫非在于制度之基的稳固确立?”

杨骏毫无质疑的点了点头道:“范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

一旁的李昉浅然一笑,显然他对于这个谈话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杨骏与范质讨论的内容,在他看来,或许考虑的太早,有些杞人忧天了!

杨骏看着沉思的范质继续开口道:“范兄,你可知道,在极西之地,大概在三家分晋时期,有一个边陲小国,他们实行一种全民公投的政治制度:陶片流放法,即每年公民大会时,参会公民可以把自认为危害民主之人的名字刻在陶片上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将被强行放逐10年。”

范质抚须的手指骤然顿住,烛火将他眼角的纹路映得忽明忽暗:“陶片流放?”

他重复着这四个字,手指下意识的叩打着桌面,一旁的李昉闻言终于从袖中抬起眼,指尖碾着腰间玉佩上的流苏穗子,嘴角牵出抹淡嘲:“杨兄这例子倒是新奇——难不成你想让汴梁百姓也拿陶片投《大周时报》的稿子?”

杨骏却不理会李昉的揶揄,而是手指沾了点茶水在这桌面上比划道:“范兄,大概离我们数万公里之遥的地方,有个小国,此国名为‘雅典’,百姓能在公民大会上直谏政事,连将军的任命都要靠投票。

那陶片虽糙,却能让权臣不敢妄为。

不知范兄认为这个如何呢?”

范质的眼神聚焦于杨骏以手为笔,就地勾勒的图景之上,忽地,他面色一凝,沉声道:“倘若遭遇无知愚民的盲目投从,抑或是宵小之辈蓄意构陷,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李昉瞅准时机,轻轻接过递来的茶盏,袅袅热气缭绕间,他挑眉轻笑,语带诙谐却藏锋于内:“所言极是!

试想,若有人暗中在陶片之上镌刻老夫之名,那岂不是平白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终?”

杨骏哈哈一笑道:“范兄、李兄,所以顺着刚才我说的话,贫瘠的土地是长不出鲜艳的花朵!

制度只是保证,如果民众不开智,最后只会人云亦云,就如这陶片放逐法的雅典,最后这个制度只会跟着取决于公民的情绪,而公民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