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后方极度空虚,所以后面来的北平边军,在渡江之后,几乎都投入到了弹压地方的任务中。
不过也是有好消息的,那就是反抗势力被消灭以后,打着帮助高丽王室复国旗号的明军,得到了绝大多数地主和士大夫的支持,并且因为军纪还算是严明,并且没有像李成桂一样向百姓强制征收粮食,所以百姓对于明军,也仅仅是出
于本能的惧怕,并没有太多的恶感,反抗也就基本没有了,只有零星的一些。
夜幕降临,大军在平壤城外扎营。
篝火点点,映照着高丽士兵们的脸庞。
这些士兵,有的很年轻,只有十几岁,有的岁数就大了,有四十多岁,而如今高丽半岛,因为正处于地缘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王朝内部矛盾加剧的时期,再加上有的时候各种天灾,所以平均寿命也就四十来岁。
他们围坐在一起,忍着饿谈论着家乡和亲人,同时也交流着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恐惧。
之所以要忍饥挨饿,是因为部队里的粮食,其实也不是那么够吃了.高丽这个国家实在是太过贫弱,即便是对于大明来讲负担目前还没有多大的十万大军,同样动员起来,那么高丽就得用上吃奶的劲儿。
实际上,李成桂也是没办法。
要是他不主动出击的话,等到明军开春了准备好了,到时候的局面会更加被动。
所以,与其被敌人给横扫,还不如趁着自家没饿死,有着一战之力,赶紧用尽全部的力气,去跟人撕咬一下。
毕竟从双方的体量来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高丽军在人数上,还是占据优势的。
当然了,质量上就不是如此了,毕竟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建的部队,还有一部分的部队质量实在是堪忧,比如从南线回来的那些部队。
而战士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鼓劲儿,准备着迎接黎明时分的那场生死较量。
而此刻,在平壤城内的明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蓝玉和朱雄英以及朱棣,都在想着明天的战争,同样没能睡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