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第一条铁路建成(4 / 6)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166 字 4天前

当竭尽全力,为大明修建出这条铁路线!”

“不过也不是都要你去干。”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还是以工部为主,你替咱把握一个大方向就行了。”

朱雄英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皇爷爷,铁路不过是工业发展的一小步,孙儿以为,当下要发展工业,还是要建立一系列大型工厂,除了原有的炼钢制煤,还要有纺织、糖等等轻工业,这样不仅能振兴国家实业,还能极大地推动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挑:“哦?详细说说。”

于是,朱雄英把他的想法,借着这个朱元璋心情很好的时候,都说了出来,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经过内廷成立的泉库司,获得了一部分了商人割出来的独霸产业,需要进行整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皇室产业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大规模的工厂。

不过人数一多,管理起来就是大问题。

“孙儿还考虑到工人的住宿和家庭需求,工厂附近将建立宿舍区,方便工人居住,同时还会设立学堂、医馆等设施,让工人们无后顾之忧。”朱雄英补充道。

朱元璋听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孙考虑周全,朕甚感欣慰。”

“另外,孙儿还想通过在苏州府和松江府,收购棉花,鼓励棉花种植,然后建立工厂生产棉纺织品,自元末以来,江南百姓本来就有使用棉纺织品的习惯,只不过之前没有大规模的风潮,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更好的、多种多样棉纺织品,以此改变江南百姓的穿衣习惯。”

正如那句话一样,用户需求不是挖掘的,而是创造的,工业革命就是创造了棉纺织品、红茶等等需求出来,而民间或许没有力量或者动力,但是朱雄英完全可以让内廷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服饰,让百姓们穿上更好的衣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想法不错,衣冠正朔,最好由国家把控好。”

嗯,两人的思维不太一样,但是殊途同归了。

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朱元璋主张“复衣冠如唐制,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洪武开国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国方略时,始终将服饰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一个等级有序、规制浩繁的服饰体系,明代的服饰上承唐、宋服饰的基本形制,又因时而变,做了很多创新,但总体上来讲还是突出了贵贱有别、上下有等的特点。

而且朱元璋自己就是大明最强的服装设计师,先是把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然后又规定了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比如革带、玉带、犀带等等。

总之,在服装样式和制度上面,朱元璋是相当的尽心尽力,尽可能地规定了全天下各式人等从头到脚的穿搭。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刚才说的四个字,衣冠正朔。

或者直白点说去胡化。

在大明,衣服不仅仅是衣服,更是等级,所以朱雄英想要发展和推广棉纺织品,肯定是要得到朱元璋的同意的,甚至设计样式都得朱元璋批准.其他事情或许朱雄英可以随便搞,朱元璋只看一个结果,但是衣服这件事情,那就得严格把关了。

聊天无意间,朱雄英了解到了朱元璋的小癖好就像是朱标热爱钓鱼一样,朱元璋竟然相当热衷于服装设计。

嗯,看来服装设计确实是很神奇的专业。

而且棉纺织品不仅仅是衣服,比如长衫、裙子、内衬、袜子这些,还包括了其他的东西,譬如毛巾、被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