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旁一个小小的白色布袋里。
姚澜的心都在滴血,这可是家里一个月的口粮啊!
哥哥居然分出了将近一半。她攥了攥自己手里的袋子,里面装着她最爱吃的地瓜干,外婆专门给她装的,她可不舍得分给别人。
“阿泓你干嘛,不用了,你家也没有口粮!”
江国正伸手去拦,不小心碗上掉下一点玉米面,他慌忙用手去接,都捧在手心里,又小心翼翼的都拍回袋子里。
“国正,你们也不能只吃野菜。你把你挖的野菜再给我装点,我们也尝尝鲜。上回我妈把野菜用盐腌了,很好吃,对吧澜澜!”
姚澜嘴上说着“嗯,好吃”,心里却在滴血。野菜能跟粮食比吗?
但14岁的她已经懂事了,哥哥这是在救人。
这人叫江国正,她听说过,是哥哥的同学,江家她知道的,以前住县委大院,全家下放。
没想到哥哥还跟他们有联系。
江国正听到姚澜说话,扭头看着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
14岁的姚澜,心脏猛得鼓动了一下,脸倏的红了。
江国正拉开门,去门外一个扁扁的竹筐里收拾了一筐晒干的野菜,用草纸包起来:
“阿泓,这些是我前几天刚晒的。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阿姨和妹妹爱吃,我下回就多晒点。”
交换完东西,兄妹俩就跟江国正道了别。
路上哥哥跟她说:
“澜澜,江家人不坏,我以前经常向国正借书,他从来不吝啬。这世上的对错要学会自己去分辨,不要相信别人的说辞。”
那两年,妈妈腰不好,后来去外婆家取口粮的时候,她总是主动要求跟哥哥一起。
不单是帮哥哥分担一点。
她更期待看到那间小木棚,看到那双在黑暗中发着亮光的明亮眸子,看到那羸弱却把腰杆挺得很直的少年。
后来,少年变成青年。
每次见面,她都静静的跟在一旁,听哥哥和江国正谈尼采,谈叔本华,也谈数学和托尔斯泰……
认识江国正的第三年,那年秋天,哥哥病了一场,一直咳嗽,怎么也不好。
舅舅捎信说在山上挖了一些草药,她自告奋勇去外婆家拿。
拿了草药和口粮,她像以往一样,拐进了后山洼,小木棚静悄悄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