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南府的新政像春雨一样浸润着这片土地,百姓们刚刚尝到“均田免赋”的甜头,脸上多了许久未见的笑容。
但向拯民心里跟明镜似的,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鄂西这片地方,山连着山,寨挨着寨,住着土家、苗、汉等多个族群的百姓,语言、习俗、心思各不相同。
光靠他一个人,或者施南府这一套班子发号施令,时间长了,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也容易让下面的人感觉隔阂。
这天,他把覃玉和柳明叫到跟前,说出了琢磨已久的想法:“咱们现在地盘大了,人多了,族群众多。以往土司各自为政,相互提防,甚至仇杀,这不是长久之计。我想成立一个‘民族议事会’,把各族有头有脸、说得上话的首领、头人都请来,定期到施南府开会,一起商量怎么治理地方、发展生产、保卫家园。你们觉得怎么样?”
覃玉眼眸一亮,立刻领会了其中的深意:“拯民兄此议大善!此举不仅能集思广益,使政令更贴合各地实情,更能让各族首领感受到尊重,增强其对施南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谓一举多得!”
柳明也抚掌赞叹:“妙啊!‘议事会’之名,既显郑重,又避‘朝会’之僭越嫌疑。各族共商,正合‘共和’之初衷,可消弭隔阂,凝聚人心!此乃长治久安之良策!” 见两人都极力赞成,向拯民便下定决心。
他立刻让人制作请柬,盖上守备府大印,派得力人手,分头送往辖区内各个主要族群聚居的寨子,邀请他们的首领或德高望重的代表,于半月后,齐聚施南府,共商大计。
消息传出,在各族首领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的觉得新奇,想看看这位“向守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的心存疑虑,担心是“鸿门宴”;也有的觉得这是个为自己族群争取利益的好机会。
到了约定的日子,施南府守备府那座最大的议事堂被布置得庄重而不失亲和。收到请柬的各族首领们,怀着各种心情,陆续抵达。
有穿着土家对襟彩衣、头包布帕的土家族寨主,有身着苗族百褶裙、头戴银饰的苗族峒主,也有穿着汉家儒衫或短褂的汉族乡绅代表,一时间,议事堂内服饰各异,语言稍显嘈杂,气氛微妙。
向拯民作为主人,坐在主位,覃玉和柳明分坐两侧。覃玉面前摆放着笔墨纸砚,准备记录。 会议伊始,难免有些拘谨和试探。
向拯民开门见山,说明了设立议事会的初衷:“今日请诸位来,没有别的意思。
就是想告诉大家,这鄂西的山,是大家共同的山;这鄂西的水,是大家共同的水。以往各族各寨,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刀兵相见的日子,该过去了!从今往后,施南府的大事,比如赋税如何定才公平,商路怎么修才顺畅,军队怎么建才有力,乃至各村各寨的纠纷如何调解,都希望能听听诸位的高见!
咱们一起商量着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越来越好,让各族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nbs